第三百五十章 壹個行仁政的暴君
家父漢高祖 by 歷史系之狼
2023-9-25 22:33
呂後孤獨的坐在長樂宮內。
哪怕她身邊此刻圍了不少人,哭哭啼啼的,不斷的勸慰著,這些聲音只是讓她覺得有些煩。
呂媭哭的很是傷心,只說壹句話,眼淚就不由得掉落,在呂家諸兄弟姐妹裏,呂媭跟呂釋之最是親近,而呂雉則是跟大哥呂澤的關系最好,當然,這也不是說呂後就不喜歡呂釋之,呂釋之的逝世,讓她也很是悲痛。
除卻妹妹,還有女兒,魯元公主對這個親舅父同樣很是喜愛。
還有就是大曹,小曹,樊卿她們這些人。
大漢最有勢力的女人們都聚集在了呂後的身邊,對比她們的哭哭啼啼,呂後卻顯得有些太過平靜,呂媭悲痛的說道:“兄長離開了,他的三個兒子從此便要孤苦伶仃的生活,大姊可以分別給與他們爵位,讓他們在往後也不受欺辱。”
“不必了。”
呂後開口就拒絕了妹妹的請求。
呂媭呆楞的看著她,不可置信的問道:“當初兄長逝世,您將他的兩個兒子都封為侯,大姊逝世之後,您也將她的兒子封為侯,如今二哥逝世,您為什麽卻不願意冊封呢?”
呂後深吸了壹口氣,不屑的揮了揮手,“妳回去吧。”
“大姊!妳!”
呂後猛地轉過頭去,在她那眼神下,呂媭頓時就不敢多說了,將所有的話咽了下去,她站起身來,眼裏滿是悲哀,哆嗦著就往外走,看到她這個樣子,魯元公主頓時不忍,急忙說道:“阿母!這是為何啊?姨母本就……”
奈何,當呂後開始註視著她的時候,劉樂頓時也不敢說話了。
壹瞬間,殿內靜悄悄的,沒有人再敢說話。
呂媭悲憤的走出大殿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前來此處的劉長,呂媭神色恍惚,竟差點撞上了劉長,好在劉長手快,急忙扶住了她,“姨母?您不是在陪阿母嗎?怎麽急著要回去了?”
看到劉長,呂媭再也忍不住,頓時哭了起來。
“長啊,二哥也曾立下赫赫戰績,當初為了太後的事情奔走忙碌,沒想到,竟如此不得太後之愛啊!”
隨即,她就將太後不肯將二哥的子嗣封為徹侯的事情告知了劉長。
劉長很是認真的聽著,時不時點著頭。
“姨母說的對啊!”
“阿母她怎麽能這樣呢?!”
“我那大舅父,還有大姨母家的孩子,都封了侯,怎麽到了二舅父就不封了呢?!”
劉長大聲說著,呂媭眼前壹亮,急忙拉著他的手,“長啊,妳阿母最是聽妳的,妳來做這件事吧。”
劉長用手拍打著胸口,“這您放心吧,我會辦好這件事的,那大舅父家的孩子,還有大姨母家的孩子,甚至阿母的那些遠親家的孩子,如今都封了侯,享受著榮華富貴,這種富貴,不能讓他們獨享啊!”
呂媭正要點頭,忽然,她想起了什麽,臉色頓時僵硬。
大哥家的兒子呂臺因為飲酒誤事被罷免,險些身死,大姐家的兒子呂平因為倒賣軍械直接被處死……還有那些諸多呂家侯,十個裏有八個都因為各種事而被罷免,處死,流放……
呂媭壹個哆嗦,頓時清醒了過來,急忙搖著頭,“算了,算了,還是算了!”
“這怎麽能算呢?姨母盡管放心吧!我親自送他們壹番前程,讓他們的後半生無憂無慮!”
劉長說著就往殿內走,呂媭急壞了。
“我已經明白了,這種時候妳還要氣我?!”
“姨母啊……那就跟我回去,陪著阿母。”
“可她讓我回去……”
“妳咋跟我二哥壹樣呢?說讓妳回妳就回?學學我阿父吧,當初阿母讓我阿父滾遠點的時候,若是阿父真的走了,那就不會有我二哥了,對吧?阿母這個人啊,其實就跟孩子壹樣,很好說話的,只要纏著她,她什麽都會答應,我從小就是這樣……”
劉長頗為得意的說起了自己的不太光榮事跡。
劉長帶著呂媭返回了殿內。
果然,就如劉長所說的那樣,呂後也沒有再質問妹妹為什麽還不離開,在如何對待母後這件事上,劉長很有經驗,只要不跟她頂撞,她說什麽就點著頭,厚著臉皮傻笑,抱著她的手臂撒嬌,那就壹定沒事了。
當然,這個辦法僅限於太後的親人,外人酒量不好的不建議嘗試。
劉長到來,曹姝就領著這些人前往別殿休息,讓他們母子倆單獨聊壹會。
“阿母……舅父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好了,真的要將他送到單父縣安葬嗎?”
“這是妳舅父的遺願。”
劉長點了點頭,隨即說道:“舅父是善終,阿母不必太多感傷……有壹件事,我也不知該如何跟阿母說。”
看到劉長有些遲疑的模樣,呂後很是不悅,“妳要誅殺太上皇不成?”
“啊?當然不是。”
“那妳還扭捏什麽!”
劉長沈默了許久,方才說道:“舅父要運往單父安葬,朕發現……呂祿這些人為舅父準備了很多的陪葬品,數個馬車的金,帛,甲胄,軍械,甚至還有戰馬,各類的玉器,銅器,鐵器,連下葬時穿的都是金縷玉衣……唉……阿母啊,這太過了。”
“我知道,這種時候說這個也不太好……可是,這並非是罕見的情況。”
“大漢厚葬之風,就連很多貧苦人家,生前舍不得吃穿,都要作為陪葬品在死後享受……那些徹侯之類,就更是離譜了,我兄長下葬之時,他的孩子們為了顯示自己的孝順,就要用金來做成甲胄,作為陪葬品……”
“這種風氣,不能再縱容下去了。”
“大量的物資都被埋在了土裏……這實在是太浪費了。”
劉長說著自己的想法,又偷偷看了阿母壹眼,說道:“我知道阿母很愛舅父,不過,這件事要禁止,只能是從我的近親開始,若是這次我不反對,以後再下令禁止,他們就會憑借著自己的身份,憑著朕的喜愛而輕視薄葬的律法……”
“朕準備下令,禁止厚葬……就從舅父開始,朕死後,也絕對不會攜帶太多的陪葬品……以身作則。”
聽著劉長的話語,呂後卻緩緩瞥向了他。
“妳舅父逝世了,所有人都在為這件事而傷心,妳卻在想著厚葬之風的事情?”
“啊……是這樣的。”
沒想到,在劉長承認之後,呂後並沒有半點的憤怒,那還有些落寞的眼神,頓時也變得溫和了起來,她看起來相當的欣慰,“妳應該早點登基的。”
“妳終於開始用壹個皇帝的眼光來打量周圍了……妳說的很對,厚葬之風,本就不妥……妳想的很久遠,我都不曾想到這壹點……妳就下令禁止吧,若是妳舅父那邊,有人反對,我會說服他們接受的。”
呂後真的是非常的開心,厚葬這件事,連她自己都沒有註意到。
看來自家孩子終於是長大了啊,正如劉長所說的,當今厚葬之風越發的盛行。西漢的厚葬之風,那是後世不敢想象的,西漢初年,國家窮的壹塌糊塗,廟堂裏都找不出六匹同色馬,那六匹同色馬在哪裏可以找到呢?可以在地下找到。
百姓沒有鐵器制作農具,那鐵器可以在哪裏找到呢?可以在地下找到。
西漢的厚葬,壹度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光是黃金,那都是成噸成噸的下葬,導致後來黃金都不夠了,金從黃金變成了黃銅。
歷史上的文帝就曾看不下去這種厚葬之風,以身作則,不過,文帝不曾下令薄葬,他只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倡議薄葬,文帝的魅力支撐了兩代,到他孫子的時候,厚葬之風壹躍而起,變得更加誇張……這種風氣壹直持續到了漢末,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妻控下令禁止厚葬,他的兒子也繼承了他阿父的這壹點,經過他們的努力,方才有所改善。
因此,當劉長旗幟鮮明的提出了薄葬的時候,呂後頓時就想到了很多,原本因為建成侯而悲傷的心情,也好轉了很多。
兒子有出息,對於大漢的天下,她已經沒有什麽可以擔憂的了。
劉長咧嘴笑著,呂後針對劉長的想法,也提出了不錯的建議。
當劉長與她商議完成,得意洋洋的走出了長樂宮的時候,張釋之正等著他。
“陛下,太後可允許了臣的提議?”
“本來是沒有答應的,經過朕壹番據理力爭,又提出了很多朕自己的想法,她才同意了我們的提議。”
張釋之沈默了片刻,古往今來,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跟大臣們爭功的君王,哪怕是夏桀商紂,雖然無惡不作,可也沒聽說過把大臣的功勞占為己有的,可以說,在某些方面,大王已經是達到了令夏桀商紂都自愧不如的程度,在桀紂模仿大賽上,他們也只能拿第二。
不過,倒也還好,大王除了有點貪功,有點好排場,有點殘暴,有點好酒肉,有點不講理,有點蠻橫,有點好奉承,有點……之外就沒有什麽缺點了。
盡管如此,可張釋之還是不介意大王的這壹點點缺點的,畢竟,自家大王的優點就是能聽取任何有用的建議,就比如自己這個薄葬的建議,也就是自家大王能聽得進去,換個皇帝來,要麽就是拒絕,要麽就是鼓勵壹番自己的心意,並不會真的下令去執行。
因為厚葬之風盛行,幾乎所有的諸侯,徹侯都是如此,制止他們薄葬,那簡直就是公然叫板天下所有有權勢的人,沒有壹定的威嚴和實權,壓根就辦不成這件事。君王的權力大小,跟制度有關系,可跟君王本人的關系其實也很大。
同樣的制度,劉盈可能做不到,歷史上的文帝可能也勉強,可劉長就能做到了,這倒不是說劉長比文帝的手段更強,主要就是劉長夠昏庸,沒啥不敢做的,也不去考慮後果。
張釋之還是挺喜歡這樣的君王的,只要能實現自己的誌向抱負,這功勞就是全部給與大王又如何呢?
“陛下!那我們什麽時候推行呢?”
“今天就推行,幫我去找三公!”
“唯!”
張釋之就喜歡大王這雷厲風行的風格,絕對不拖延,想到了就去做。
劉長坐在厚德殿,面前堆滿了肉,大快朵頤。
周昌頓時皺起了眉頭,“陛下,建成侯逝世……您身為晚輩……便是不去守孝……也不該……”
劉長可不管這個,他大手壹揮,“舅父最是愛我,比起我跪在他墳前哭,他或許更樂意看到我大口吃肉!我叫妳前來,不是為了吃肉的事情,是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
周昌無奈,召平,張不疑也相繼坐下,劉長看了壹眼他們,覺得人數還是有些不夠,便又讓張釋之去將陳平,柴武,劉敬,馮敬,好兄弟,叔孫通,王恬啟等人叫了過來,主要就是三公九卿齊聚壹堂。
在眾人相繼到來之後,劉長方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墨子說:綴民之事,庸民之則。”
“韓子說: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執喪二日。”
“如今之人,顧死而不顧生,如今的子嗣們,在長輩還活著的時候不去養,等到人不在了,卻要攀比著搞陪葬品,盡自己的孝心。”
“朕實在不願,也實在不忍。”
劉長忽然引用了墨子和韓子的話,又表現出了對當今厚葬之風的鄙夷,壹副賢明君王的模樣,讓三公九卿們目瞪口呆,大王怎麽當皇帝之後就不同了呢?大王忽然如此賢明,群臣實在是無法適應,這根本就不像是大王能說出來的話。
周昌非常的欣慰,若是早知道大王登基之後,就變得如此賢明,那他就不會那麽反對大王登基了。
“陛下說的對啊!應當如此!薄葬而厚養!真仁也!”
周昌第壹個表示贊同,而其余幾個大臣,則是神色各樣,像柴武就覺得不必禁止,“陛下,有能者厚葬,此家事也,不必過問。”
也有張不疑這樣的堅決擁護者,“陛下說什麽就是什麽!陛下說薄葬,誰敢提厚葬?!”
群臣就按著劉長的這個提議商談了起來,薄葬是不符合儒家傳統的,可對叔孫通這樣的大儒來說,儒家是沒有什麽傳統的,全看大王的喜好,大王喜歡什麽,那儒家就有什麽傳統。
“陛下言薄葬,是為了減少那些孝順子嗣們的壓力,是憐憫他們,讓他們不為虛名所累……”
“陛下言厚養,是為了讓晚輩們更好的服侍長輩……是成全孝道!陛下何其仁也!”
叔孫通壹番話,就給劉長的提議定下了性質,眾人神色復雜,按理來說,妳們儒家不應該強烈反對嗎?為什麽妳答應的這麽快啊??
劉長看著群臣商談,繼續保持著那慈悲的神色來,長嘆了壹聲,繼續說道:“叔孫公說的很有道理。”
“如今做兒子的,都不好好孝順父母,等到他們死了,才用華麗的東西來安葬他們,這樣的兒子,怎麽能說是孝順呢?而這樣的老人,又怎麽能說他過的很好呢?這些用來安葬的東西,在生前就給他們享用,難道不是更好嗎?”
眾人點著頭,既然陛下要倡議薄葬,那他們也沒別的話可說,答應便是。
劉長繼續說道:“朕是仁義之君,見不得百姓受苦,如此鋪張浪費,對活人百無壹用……如何能行?朕想好了,往後的大漢,就不允許再厚葬,年輕人要好好服侍自己的父母,長輩要好好疼愛自己的孩子,不能再以陪葬品來判定孝順……若有違背者,活著的就全部斬首了餵犬!!!死掉的就挖了墳拿去吊城頭!!!!”
那壹刻,群臣目瞪口呆。
陛下的說辭,從壹個溫情脈脈的仁君,毫無尖端的跳到了另外壹個極端上,前面的話都還好,可後面的話壹出來,整段話頓時就變味了。
“不可啊!陛下!”
召平痛心疾首的說道:“陛下前面的話,那是仁君之言,可後面的這個命令,哎,陛下,還是讓臣來操辦這件事吧。”
召平壹直都是很在意劉長的名聲的,後面那句話壹出來,陛下的形象就從賢君直接變成暴君,這他可不能容忍,明明是這樣的好事,自然也得妥善的安排,豈能因為人家厚葬就去挖了人家的墳,夏桀和商紂都不敢這麽幹。
可劉長的態度卻很明確,他憤怒的說道:“妳別想錯了!朕不是好心的提心他們要薄葬厚養,朕是在下令!若是沒有懲罰,他們哪裏肯聽從寡人的命令呢?就按著寡人……朕的意思來操辦,朕倒是要看看,誰敢再違背朕的命令!”
“陛下!這件事要先緩後急,不能直接下令的!”
“朕就直接下令了,妳能如何啊?”
劉長頓時窮兇極惡,哪裏還有方才那和藹的模樣。
“張釋之,妳來操辦這件事!”
“同時,朕還要下令,朕死了之後,也不許厚葬!就給朕準備壹套平日裏的甲胄,其他的什麽都不要,若是未來的大臣敢反對,就砍了他的頭!誅他的三族!!不,誅他的五族!!朕都不厚葬了,看看還有誰敢厚葬的,王侯徹侯也是如此,再有厚葬的,直接按著僭越來處死!”
“還有,這個守孝之事,實在是太繁瑣了,活著的時候壹年不去見壹次,死了反而要守著幾個月,表現自己的孝順?放屁!以後孝期改為三日!休假為七日!不許眾人再因為父母逝世而辭官守孝兩三年!”
“從朕開始,朕死了之後,讓他們守孝三天,敢多守壹天的,斬首餵如……犬!”
群臣們只是安靜的看著大王,無論多麽仁慈的政策,從大王嘴裏說出來,頓時都能變成苛政。
大王之德罄竹難書,大王之政更猛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