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千壹百七十二章 走馬上任
漢天子 by 六道
2020-3-13 17:44
臧宮率領漢軍,撤離廣都、武陽,壹路南下,攻入南安。公孫述隨即派出公孫永、魏克,率領八萬蜀軍,直奔南安而去。
公孫永是公孫述的從弟,魏克則是公孫述麾下的大將之壹,這兩人率領八萬之眾的蜀軍,浩浩蕩蕩的來到南安,對南安展開了大舉進攻。
蜀軍兵力雖多,但漢軍的抵抗也是異常之兇狠,以南安城防為依托,給予蜀軍迎頭痛擊。
公孫永和魏克率軍猛攻三日,非但未能攻破南安城防,反而自身損兵折將甚多。
三日的戰鬥打下來,南安的護城河幾乎都快被蜀軍的鮮血染紅壹層。
南安之所以易守難攻,主要是它位於三江交匯口,長江、衣水、沫水在這裏匯聚,水力資源豐富,這也使得南安的護城河又寬又湍急。
掉進去的人,即便水性不錯,沒有受傷,也很可能被淹死在裏面。
攻城不力,將士傷亡慘重,公孫永和魏克只能暫時退兵,退至南安城北的魚涪津。
魚涪津是南安城外的渡口,與南安城也就相距十裏左右,蜀軍退至魚涪津,也就等於是封死了漢軍北上之路。
公孫永又向成都傳書,向公孫述請求援軍,以他們目前的兵馬,想打下南安城,那是不可能的。
接到公孫永的書信後,公孫述倒也沒小氣,又抽調出三萬兵馬,派往魚涪津,如此壹來,蜀軍在魚涪津的兵馬,已接近十萬之眾。
因為先前攻打過南安,撞了壹頭包,現在即便有十萬大軍,公孫永和魏克也不敢再輕易強攻南安城,雙方的戰事就這樣被拖延了下來。
另壹邊,吳漢終於不用在夷陵修船了,而且他先前修補的船只,現在也正好派上用場。吳漢率領駐守夷陵的三萬漢軍,揮師西進,通過長江水道,進入巴郡。
走到江關這裏的時候,正好遇到了邛谷王任貴的使者。
任貴的使者,本來是向岑彭投誠的,還攜帶了許多上供給洛陽朝廷的禮品。
哪知使者走到半路,聽聞岑彭遇刺身亡的消息,而且漢軍也從武陽撤退了,使者便帶著這些禮品,原路返回。
到了江關這裏,正好遇到吳漢。使者大喜,主動找上吳漢,說明任貴投誠之意,並把林林總總的禮品,全都交給了吳漢。
任貴要歸順己方的朝廷,吳漢當然不會反對,熱情款待任貴的使者,將使者送來的禮物照單全收,然後派人送往洛陽。
這些禮品,劉秀是壹件沒收,全部轉送給岑彭的家人。另外,劉秀追封岑彭謚號壯侯,封岑彭的長子岑遵,為細陽侯,封岑彭二子岑淮,為谷陽侯。
過了江關,吳漢率領三萬漢軍,走水路,來到平都。
平都已經被岑彭攻陷,不過隨著岑彭遇刺身亡,平都內外開始變得不太平。
很多傳言都說,漢軍已經不行了,蜀軍馬上要反攻回來,以前向漢室投誠的人,如果還不知悔改,都將大難臨頭。
在這些謠言的威嚇下,平都內外,人心惶惶,另有賊軍於城內城外四處作亂。
吳漢到了平都後,向當地的縣府了解了壹番平都的情況,得知有人在平都生亂,且城外還有不少的賊軍出沒,吳漢是壹點沒客氣,立刻下令滅賊。
吳漢率領的這支漢軍,談不上是精銳之師,反而軍中多為老弱。吳漢麾下最高級別的將領,也不是什麽名將,而是劉尚。
武威將軍劉尚,是劉秀的宗親,在將星璀璨、群英匯聚的洛陽朝廷裏,劉尚真就屬於默默無聞中的壹個。
直至最近,吳漢被劉秀調到南郡平蜀,劉尚才總算熬到出頭之日,他被任命為吳漢的副手,跟隨著吳漢壹同來到南郡。
即便是在洛陽朝廷裏毫不起眼的劉尚,那也不是等閑之輩,別看以前沒什麽太大的作為,也沒太受到劉秀的重用,但他絕對是久經沙場的老將。
而且劉尚與吳漢的關系特別好,他從不以宗親的身份自居,自認高人壹等,壹切都以吳漢馬首是瞻,吳漢說東,他絕不說西,吳漢說前進,他絕不說後退。
身邊有這麽壹個副將,吳漢也覺得挺順心的。像在平都平賊這樣的小事,吳漢自然不會親自出馬,此事自然而然地落在劉尚的頭上。
劉尚率軍,短短兩日的時間,就將平都周邊的賊寇剿滅個幹凈,擊殺數百人,俘虜上千人。通過審問被俘的賊軍,得知平都城內還有許多的大戶作為他們的內應。
吳漢得知之後,勃然大怒,率軍入城,將賊軍交代的那些內應,壹家家的全部揪出來,凡七歲以下孩童外,其余人等,壹律處死。
岑彭治理地方的手段,比較像劉秀,以懷柔、仁善為宗旨,盡量少殺人,最好是能不殺人,可以網開壹面的,就睜只眼閉只眼的放過去了。
而吳漢則截然不同,吳漢手黑,那是出了名的,當年就是他在新野屠的城,然後激起民憤,收不了尾了。
平都縣府見吳漢帶領兵馬入城,要殺那麽多人,縣令差點當場嚇暈過去。帶著壹幹縣府官員,找到吳漢,向他求情。
有些大戶,與城外的賊軍存在私通,那也實屬無奈之舉。
沒人願意做墻頭草,但現在的局勢就是這樣,城頭變幻大王旗,今日洛陽朝廷當家,明日沒準又是成都朝廷當家,誰知道自己該站在哪壹邊?
安全起見,只能盡量做到兩邊都不得罪,哪邊風大就往哪邊倒。
吳漢根本聽不進去這些,見平都令壹再為那些大戶求情,吳漢把自己的虎威亮銀戟操了起來,怒視著平都令,質問道:“妳可是也想背叛漢室,重新投靠成都?”
平都令的三魂七魄都差點嚇飛出去,哪裏還敢再多勸壹個字,耷拉著腦袋,縮著脖子,再不敢言語。
沒有平都令的阻攔,吳漢下了斬殺令!
與賊軍私通,哪怕只是通過書信的家族,除了孩童,全部處死,壹時間,平都城內,哀聲四起,被斬首者,近千人之多。
吳漢在平都大開殺戒,這大大震懾了巴郡境內的各縣,人心騷動的局面反而得到了控制。
離開平都後,吳漢率軍又到了黃石,與黃石駐紮壹日,起程到了江州。
岑彭部的主力,就在江州,以馮駿為首的漢軍,還在圍困著江州城。吳漢率部抵達江州後,馮駿急忙帶著部將們,前來迎接。
進入漢軍大營,到了中軍帳,吳漢當仁不讓地坐在主將的位置上。他如此不客氣,沒人會覺得不妥,也沒有會心生不滿。
吳漢是大司馬,也是陛下親封的,名正言順的全軍主將。
簡單寒暄了壹番,吳漢轉頭看向馮駿,說道:“馮將軍!”
“末將在!”馮駿急忙拱手施禮。
“江州這邊的戰況如何?”
馮駿正色說道:“回稟大司馬,江州易守難攻,且城內兵馬眾多,糧草充足,短時間,我軍難以攻克江州,呃……”
說到這裏,他突然頓住,看眼吳漢,欲言又止。吳漢擺擺手,說道:“有什麽話,但說無妨!”
“回稟大司馬,大將軍生前,曾交代末將,對江州,當以困為主,強攻江州,我軍將士傷亡太大,得不償失,只要困住江州,假以時日,我軍可兵不血刃,輕取江州,末將對大將軍之言,深感認同。”在吳漢面前,大加贊揚岑彭,這多少有點不太好,這也是馮駿說話猶猶豫豫的原因。
他把吳漢想小氣了。
大司徒、大司空的人選,換個不停,而吳漢卻在大司馬的位置上,穩如泰山,從未動搖,為什麽?
除了過人的能力外,還因為吳漢心胸足夠寬廣,他從來就不是個嫉賢妒能的人。
當他認為岑彭比自己更適合擔任全軍主將的時候,他主動讓賢,把全軍將士的指揮權交給岑彭,讓岑彭去攻城略地,他自己則留在後方修船。
不管吳漢這麽做,他心裏是高興還是不高興,他能做到這壹步,就足以證明吳漢這個人的心胸。
吳漢看眼小心翼翼的馮駿,說道:“岑將軍之見,我亦深感認同,就讓田戎在江州城內繼續做他的縮頭烏龜吧!”
馮駿聞言,不由得暗松口氣,他還真怕大司馬壹走馬上任,就把大將軍的戰術戰策全部更改,要強攻江州。
江州確實是不好打,強攻的代價實在太大,打完江州,己方在益州恐怕也無力再做推進。
吳漢說道:“馮將軍,我所率之兵馬,多為老弱,我把這三萬兵馬留在江州,妳從軍中挑出三萬精銳給我,可好?”
馮駿眨眨眼睛,小聲問道:“大司馬是要?”
吳漢說道:“現臧將軍率部在南安,十萬蜀軍,駐紮在魚涪津,虎視眈眈,我要率軍去援助臧將軍,擊潰這支蜀軍!”
馮駿眉頭緊鎖地說道:“臧將軍那邊,只有五萬兵馬,而大司馬所率之軍,也只有三萬,合計八萬兵馬,要破十萬蜀軍,這……恐怕不是易事啊!”
吳漢不以為然地仰面而笑,說道:“十萬蜀軍小兒,只壹群不知死活之鼠輩,我此次前去,可輕取之!”
咕嚕!馮駿忍不住吞了口唾沫,這種話,也只有大司馬敢說吧,倘若換成旁人來說,恐怕都得被笑掉大牙。
馮駿清了清喉嚨,勸說道:“大司馬切不可輕敵啊!”
吳漢擺擺手,問道:“馮將軍可能抽調出三萬精兵?”
“能!”馮駿連猶豫都沒猶豫,立刻點頭。
“甚好!明日把三萬將士給我,後日,我起程去南安!”吳漢斬釘截鐵地說道。
“末將遵命!”馮駿不在勸說,躬身應道。吳漢那是什麽人,撞了南墻都不帶回頭的主兒,但凡是他做出的決定,就沒人能更改,也不能說沒人,能改變吳漢決定的,估計也只有天子了。
吳漢路過江州,在江州休整了兩日,兩天的時間了,他的部下來了壹場大換血,三萬老弱,換成了三萬年輕力壯的精銳之士,而後,吳漢帶領著三萬生力軍,從江州出去,繼續走長江水路,去往南安。
在去南安的路上,劉尚問吳漢道:“大司馬,我們到了南安後,是與賊軍打陸戰,還是打水戰?”
吳漢笑了,反問道:“劉將軍是想打陸戰,還是想打水戰?”
劉尚仔細想了想,搓著手幹笑著說道:“實不相瞞,大司馬,末將更想打水戰?”
吳漢聞言,頗感意外,劉尚和他壹樣,可都是旱鴨子,以前從未接觸過水戰,沒想到,他竟然更願意打水戰。他禁不住問道:“這是為何?”
劉尚說道:“大司馬想想,我們在夷陵學習水戰學了那麽久,如果不在實戰中應用壹次,這些工夫豈不都白費了嘛!”
“哈哈——”吳漢仰面大笑,拍拍劉尚的肩膀,說道:“劉將軍所言,深得我意啊!其實,我也想與賊軍堂堂正正的打壹場水戰,取得壹場水戰大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