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穿越成了壹個敗家大少爺,知風月、懂風情,不會彈琴卻會談情。   不幸成了天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三十三章: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公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8-3 14:01

  西南諸省若是增壹個小榜,大不了有壹些爭論罷了。
  畢竟這等事,有人得利,有人失利,失去了好處的要罵,得到了好處少不得罵要罵之人,反正旨意出來,覆水難收,鬧騰壹些日子,事情也就過去。
  可問題在於,眼下這事兒卻是太大了。
  陳學,這陳學是人人喊打,若是朝廷在西南以陳學經義為考題,到時考試做八股時,不但要引經據典,還要引用陳學對孔孟的註釋,這樣壹來,豈不是所有要考功名的讀書人,都得像從前讀程朱壹樣,捧著陳學的經典來讀麽?現在那兒陳學已經推廣的不太像話,若是如此,那就更要不像話了。
  楊士奇立即明白過來,自己可能要完蛋了。
  現在陛下請自己來說,顯然是智珠在握,他心意已決,決定強行推行此事,以陛下這專斷的性子,壹旦下了決心,便是九頭牛也拉不回去,自己若是拂逆陛下的心意,勸諫陛下萬萬不可如此,那麽這陛下對自己的信任,頃刻就要化為烏有。
  楊士奇對時局十分清楚,這壹次陛下推陳學,是對滿朝文武俱都失望,對那些讀書人,也都有了厭惡之心,偏偏這些人都擁簇在太子周遭,壹個個甘願為太子殿下前驅,從趙忠被打死的消息來分析,陛下這是打算,狠狠挖壹挖太子殿下的根基,同時,狠狠給予文官集團,壹次痛擊了。
  這很符合朱棣的性格,遇強則強,妳來硬的,耍手段,玩陰謀,他便釜底抽薪,壹擊致命,教妳有苦難言,當年殺方孝孺,天下人皆曰不可殺,他殺了。而如今,亦是如此。
  這壹切,都是陛下準備好了的。
  與其說是用陳學來制衡理學,倒不如說是用陳夫子為首的這批讀書人,來打擊朝中百官,包括了諸多的生員和讀書人。
  壹旦如此,那麽勢必會有大量陳學的官員考取,搖身壹變,成為朝廷命官,這些人入了朝班,很快就可和守舊的官員分庭抗禮,偏偏這些陳學的官員,將來必定根基並不牢固,他們根基不穩,勢單力薄,就必須求助於宮中的支持,就必須以天子馬首是瞻,就必須仰賴宮中的鼻息。
  陳學是手段,小榜也是手段,壹切都是手段,萬物為棋,即是這個道理,自然,能成為天子手中棋子資格的,卻也算是壹樁幸事。
  可自己呢……
  楊士奇才不管什麽理學還是陳學,在他看來,這些東西,都只是表象,什麽聖賢,其實都是幌子,都是工具,是器物,自然,這些東西也可以化為利劍,可以成為殺人的利器。
  自己不點頭,陛下肯定要疏遠,解縉人等,對自己虎視眈眈,壹旦自己被排擠出核心圈之外,必定要招致報復,到了那時,自己該怎麽辦?
  楊士奇覺得,陛下多半就是看清了這壹點,所以才有如此的提議,陛下的意思很明確,順著他地話,有肉吃,不聽話,那麽就教自己自生自滅,自己不是解縉,解縉文名天下,又有太子明目張膽的支持,得到百官的擁護,而自己,有的不過是聖寵和壹股子聰明勁而已,兩者缺壹,都難以立足。
  可若是……若是順著陛下的話去做,去和陛下商議具體地章程,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壹旦此事傳揚出去,必定是天下震動,而後無數人抨擊,那些憤怒的讀書人,怕都恨不得食自己的肉,寢自己的皮了。
  這……是壹個艱難的選擇,無論選擇哪壹個,都是百害而無壹利。
  楊士奇的臉色陰晴不定,他看著朱棣,朱棣也似笑非笑的看他,似乎朱棣很明白他的處境,也在耐心等待他的抉擇。
  不能再和稀泥了,或者說,從前的時候,楊士奇或許可以左右逢源,可以與人盡量和氣,即便是解縉,只要雙方都沒有壹擊必殺的機會,也絕不會輕易的反目,可是現在,顯然對於陛下來說,陛下要的,就是楊士奇做出取舍,要嘛和外朝那些百官和腐儒廝混壹起,要嘛就成為肱股之臣,壹心為天家謀劃。
  楊士奇心中有些悲涼,他萬萬想不到,當朝中兩股暗流徹底反目的時候,自己竟會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
  壹剎那之間,楊士奇竟有些心灰意冷,甚至有索性直接致仕回鄉的念頭,他心裏深知,或許現在急流勇退,於自己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這個念頭冒出來,突的,壹個聲音卻在告訴他:“妳數十年苦讀,無數人殷殷期盼,莫非想要的,只是急流勇退,只是撒手而去,只是想做壹個富家翁?妳少年時的誌向呢,妳不是曾暗暗立誓,要揚名天下,名垂千古,要做周公那樣的人……”
  楊士奇閉上了眼睛,痛苦的吸了壹口氣……
  ……
  “陛下,此事,微臣所言的從長計議,並非是將問題留待往後,而是此事要辦下去,有三個癥結,若是不能理清頭緒,微臣只怕……”
  楊士奇終於抖擻了精神,開始侃侃而談,他是極聰明的人,又有相當長的施政經驗,壹旦開始出謀劃策,整個人便煥發了光彩,他開始說起小榜的利弊,和實施的壹些障礙,壹旦有了思路,便口若懸河起來。
  朱棣聽的,連連點頭,目中掠過壹絲贊許,很顯然,這是朱棣的壹個‘考驗’,楊士奇過關了,朱棣不只是要推行陳學,還需要分清敵我,誰是自己人,誰不是自己人,作為壹個曾經橫刀立馬的天子來說,往往會選擇這等簡單粗暴的方式。
  要嘛做我的朋友,要嘛……就是我的敵人。想要做我的朋友,就必須割裂掉壹切關系,曲徑分明,想要投機取巧,或是左右逢源,那是休想!
  楊士奇連續說了三點,他壹旦打了主意,反而心情輕松起來,全心全意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總結道:“因此,首要的問題,是先在翰林文史館收錄陳學經典,同時授命幾位陳學名士為編修,命他們……”
  朱棣不由感嘆:“士奇說的很對,這才是謀國直言。”
  朱棣說罷,看向了楊榮:“楊愛卿以為呢?”
  楊榮的心早就亂了,他見楊士奇屈服,又為他可惜,又有點不忍,可是想到自己也該表態,想到自己的處境,未必比楊士奇好上多少,因此心中也是焦慮萬分,倒是這楊士奇的選擇,讓他多少,有了那麽點兒意動,鬼使神差的道:“士奇所言甚是。”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楊榮就有些後悔,因為這句話,顯然也算是表態。
  朱棣笑了:“朕就知道,妳們是肱股之臣,許多想法,都與朕不謀而合,這件事既然要著緊著辦,二位愛卿就將自己建言說出來,到時呈送到朕的案頭來,如何?”
  建言……
  二人苦笑,卻都是道:“微臣遵旨。”
  “那麽……朕也乏了,今日就議到這裏,妳們退下吧。”
  朱棣顯得心情很是愉悅,大手壹揮,二人自是乖乖退下。
  ……
  從暖閣裏出來,楊士奇滿腹心事,竟是忘了身邊的楊榮,壹個人低著頭,快步前行。
  楊榮加緊步子,在後頭叫他:“士奇,士奇……”
  楊士奇才恍過神來,回過頭,連忙長揖致歉:“勉仁兄,愚弟實在……”
  楊榮卻是苦笑,擺擺手:“妳休要說這些,我只問妳,方才,妳為何要如此,妳可知道,壹旦……這是要萬劫不復的。”
  楊士奇臉色凝重,幽幽看著楊榮,道:“妳看,我還有選擇麽?妳我都在壹條舟船上,在這船上,只有順水而下,逆水行舟,只會粉身碎骨,勉仁,我們沒有選擇,我們都心懷大誌,都不肯從船上下來,那麽就只有如此了。”
  楊榮重重嘆息,不禁有些扼腕,忍不住道:“只是妳我之輩,怕是不免要成為千秋罪人了。”
  楊士奇搖頭:“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敗就是罪,成則即可為聖,這世上的好壞,不在乎於妳做了什麽,而在於妳能不能做成,所以,勉仁兄,妳我眼下不是哀嘆的時候,理應攜手同行,努力想著,如何將此事做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