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穿越成了壹個敗家大少爺,知風月、懂風情,不會彈琴卻會談情。   不幸成了天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七十八章:鳳顏震怒

公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8-3 13:55

  天子既然開了頭,就沒有推諉的道理了。
  解縉倒是並不急躁,專侯楊士奇先說。
  楊士奇呢,卻也是老神在在,似乎看出了解縉的意圖,沈吟片刻,大大方方的道:“太祖在的時候,也曾創錦衣衛,並不曾有什麽過失。自廠衛創立以來,若論其百害而無壹利,未免有幾分偏頗,廠衛的功勞,還是不小的。所以功是功,過是過……”
  朱棣聽的頻頻點頭,楊士奇的話,自然深得他的心思,廠衛是他壹意孤行要建的,如今出了岔子,大家罵廠衛,就等於是罵他這個天子,這個黑鍋,沒有人可以背,無論如何否認,朱棣都逃不掉。
  楊士奇沈吟片刻之後,繼續道:“說到底,眼下的廠衛爭端,不在於廠衛自身地爭端,問題的根子,在於壹個利字,廠衛權責相同,妳多壹點,他就要少壹些,妳少壹些,他便多壹些,朝廷呢,也很難做到壹碗水端平,因此免不了積累壹些宿怨,原本,如此制衡,倒也無妨,太祖皇帝的祖宗之法中,貫穿始終的,都是制衡二字,以科道制部堂,以部堂節制天下各省,再輔之以巡道,各省分三司,曰: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督指揮使司,壹掌民政,壹掌刑獄,壹掌軍政,說穿壹些,無非就是相互使啟掣肘,使他們凡有矛盾,不得不上陳天聽而已。其實這廠衛之爭並不壞,不爭,使其壹家獨大,橫行無忌,肆無忌憚,這才貽害無窮。”
  楊士奇深深看了朱棣壹眼,慢悠悠的道:“陛下先創錦衣衛,再立東廠,以臣愚見,便是這個心思。卻不知是也不是。”
  本來朱棣倒是沒有想到制衡,只是覺得錦衣衛用的不夠順手,索性就再立東廠,加強對朝野的監視,可是楊士奇卻給朱棣尋了個開脫的理由,此時若是不打蛇隨棍上,還要等什麽時候,朱棣連連點頭:“愛卿知朕啊。朕治天下,無非是蕭規曹隨,恪守祖訓,不敢有違。”
  楊士奇點頭:“所以說來說去,過錯不在於廠衛之爭,微臣反而唯恐他們不爭,只是前幾日,實在爭的有些過了,以至於貽笑大方,連朝廷,也不免跟著斯文掃地,眼下天下議論紛紛,四方疑懼,陛下若是不予嚴正法紀,懲治相關不法之人,否則人心難安。”
  朱棣又是頜首,卻忍不住道:“楊卿的意思是……廷審……”
  楊士奇鄭重其事的點頭:“不錯,此事沸沸揚揚,若不會審於禦前,讓天下人分清是非曲直,這流言蜚語,如何能平息?因此微臣倡議,陛下該召集大臣,於禦前審問,問明是非,再嚴懲肇事相關之人,壹來呢,是教訓目無綱紀的廠衛人等,以儆效尤,二來呢,詔告天下,以安眾心。若非如此,則不足以平爭議,不足以安天下。”
  朱棣倒是顯得有些為難了,壹時踟躕不決,禦審倒是沒什麽,只是當著諸多人的面,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若是雙方相互攀咬,說不定還會鬧出笑話。
  再有,無論是王安還是郝風樓,都是天子的親信,朱棣終究還抱著萬事留壹線的心思,即便是治罪,也不可能從重,這幾日氣消了壹些,至多,也就是革職罷了,可是壹旦是禦審,當著諸多臣工甚至是當著天下人的面,還能走這後門麽?
  朱棣壹時拿捏不定主意,便忍不住向解縉道:“解愛卿以為呢?”
  解縉心知,壹旦禦審,這廠衛的顏面便算掃地了,此番無論定的是哪方的罪,於朝廷,都是有利無害,況且在這無關痛癢的事方面,沒必要和楊士奇鬧翻。
  解縉此時心裏竟隱隱覺得,自己對這楊士奇,愈發忌憚了,此人權謀,不在自己之下,如今又日夜伴駕,最擅巧言令色,自己還真有些吃不消。
  此時奉行多壹事不如少壹事的心思,在不是大是大非的事上,還是少招惹為妙。
  想到這裏,解縉不禁有氣,楊士奇的資歷,其實並不算高,不過是因為太祖時期,官不聊生的產物罷了,若論出身,此人連個進士都不算,和那太祖朝國子監監生出身的尚書沒什麽分別,這樣的人,當年若非自己提攜和照拂,怎會有今日。可是現在,此人越來越尾大難掉,也越來越讓解縉力不從心,這麽壹個人,竟隱隱有和自己並駕齊驅的意思。
  心裏再惱,天子問到頭上,卻還是要答的,解縉沈吟片刻,道:“微臣深以為然,現在各種流言,甚囂塵上,屢禁不絕,若朝廷不拿出壹個交代,眾心難安。”
  朱棣依舊在沈吟,最後籲了口氣道:“既如此,那麽就這麽辦吧。”
  朱棣顯得興致闌珊,便搖搖手:“楊卿負責擬旨,詔告天下,擇定九月十三,召集文武百官,禦前欽審此事……罷……妳們退下。”
  ……
  解楊二人自然告退,只是這宮中,終究人多嘴雜,方才在暖閣中伺候的小內官借機出來,朝壹個太監揮揮手,那太監過來,與他咬了耳朵,隨即便小跑著去了。
  因徐皇後素來喜靜,坤寧宮裏素來是靜謐非常。
  臥寢的裝飾自是極盡奢華,案上的白玉盤、紫檀木嵌玉如意、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鏡、雕漆痰盒、諸如此類,應有盡有。
  徐皇後起得早,便會坐在這兒讓幾個宮人陪著說話,近日她的心情素來不好,宮人們臉上帶笑之余,不免帶著幾分小心,好在即便如此,徐皇後也極少動怒,她是個端莊德爾性子,即便是在宮裏,並沒有在特殊的場合,也是壹襲大紅的吉服,金黃色繡著金鳳的雲煙衫,逶迤拖地黃色古紋雙蝶雲形千水裙,手挽碧霞羅牡丹薄霧紗。雲髻峨峨,戴著五鳳朝陽掛珠釵,顯得極為艷麗。
  幾個宮中的貴人和宮人或坐或站,繪聲繪色的說著宮裏宮外的笑話,其他人遂都發出幾聲輕笑,徐皇後也只是含著笑臉,卻似乎總帶著那麽丁點兒恍惚。
  她突然打斷了宮人的話頭,不禁道:“王安的傷好了麽?”
  壹個貴人大致是知道徐皇後喜好的,忙道:“這個奴婢越來越不像話,聽太醫院說,其實雖然傷筋動骨,卻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他做奴婢的,受點兒傷算什麽?上次劉勇不是上屋頂清掃摔傷了腳麽?也就幾日功夫,又來當值了。可是他倒好,每日哎喲哎喲個沒停,這敢情有點意思,這禦醫們不都是貴人們看病的麽?如今,倒是全伺候他去了。我看哪,他這是借此邀寵呢,他壹個閹人,邀個什麽,想著便教人倒胃口。”
  徐皇後看了這貴人壹眼,卻知這貴人其實和王安關系是不錯的,平時王安在外頭搜刮,沒少夾帶許多新奇的玩意進宮來,分送給宮中的貴人,平時大家對王安,沒少說好話。
  不過近來,大家對王安都轉了嘴臉,倒是不曾有人有她說話,其中緣由,徐皇後心裏清楚的很,她這正宮在這後苑的壹畝三分地穩若磐石,又有三個兒子在,誰敢拂了自己的心意?
  又有人七嘴八舌的道:“我也瞧著此人不順眼,骨頭太輕了,不知天高地厚,自從做了什麽緝事廠的掌印,那就愈發是得意忘形了……”
  徐皇後卻是笑了:“這倒是實在話無規矩不成方圓,宮中的規矩更該森嚴壹些,主奴有別,這人太輕浮。”說到這裏,卻還待再說,卻有宮中壹個嬤嬤進來,道:“娘娘,劉喜求見。”
  徐皇後四顧眾人壹眼,這些人倒也識趣,紛紛起身,告退不提。
  徐皇後端坐寢殿,鳳眼如炬,過不多時,那劉喜便進來,小心翼翼的行了禮,道:“奴婢見過娘娘。”
  徐皇後抿了抿唇,淡漠的道:“說吧,有什麽事。”
  劉喜壓低聲音:“方才東暖閣,二位大臣覲見,勸說皇上禦審郝同知和王公公的案子,陛下已經應允,已命內閣擬詔,好詔告天下,鹹使聞之了。”
  聽了這話,徐皇後卻是壹驚,旋即長身而起,迤邐著長裙及地,也恍然不覺,她走了幾步,旋即駐足,不禁笑了,道:“是麽?看來,這是要動真格的了,本宮那義子,平時到底招惹了多少人哪,怎麽壹出事,就有這麽多人個個似打了雞血壹樣呢?這不是墻倒眾人推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