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宋

怪誕的表哥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牢房,關了三個人。
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昏暗中,能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八十六章 白雪歌送李郡王歸長安

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

2023-12-24 21:57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已是十二月了,涼州城外風貌正是“瀚海闌幹百丈冰”。
  “籲!”
  壹隊騎兵湧向城門,李曾伯翻身下馬,寒風壹吹,身子壹顫很快便感到僵硬。
  隨著壹聲“籲”,嘴裏冒出壹口白氣,胡須上也結滿了風霜。
  適應不了這涼州天氣。
  前兩年李曾伯還在廣西,今年卻已到了涼州,十分不耐這大西北的冷冽……
  涼州城原本只剩下城墻,這壹個月間在東北隅搭了座箭樓。
  城中到處都是忙著築城的民壯,正來來回回搬運木石。
  李瑕從箭樓下來,迎了李曾伯往裏走,進了堂便拿出壹件大氅給他披上。
  李曾伯只覺鼻子要被凍掉了,嘶著冷氣,感慨道:“這天氣,風雪如刀啊。”
  便是往常開口就談正事的人,也忍不住先抱怨幾句。
  “把火盆支起來。”
  “郡王方才在屋中竟不支火盆?”
  “與李公交接了軍務,馬上便走……說到這個,善甫兄已從鞏昌支運了物資,棉衣、火炭、武器都有,到時食物若不夠,把繳獲的牛羊宰了吧。”
  “到時?”
  千頭萬緒,李瑕也不知從哪裏開始說,走到箭垛處望著城外,煩惱地皺了皺眉。
  寒風吹來,李瑕想到李曾伯怕冷,又把窗子關上。
  “到時圍城日久,食物總是不夠的。”
  李曾伯壹聽這話,便知是蒙軍要來了。
  但談話還是要有個節奏,他開口道:“老夫正要取興慶府,卻是被招回來了啊。”
  “我得到消息,忽必烈已遣東、西兩路大軍來攻……李公若繼續攻興慶府,只怕要與蒙古西路軍迎頭趕上,對方兵力至少在五萬以上。”
  李曾伯這次奇襲興慶府只帶壹萬人,壹聽這兵力對比,便沒了脾氣,坐在火盆邊來回撫著膝。
  李瑕則是把得到的消息詳細說了,包括合必赤、史天澤所領的東路十萬兵力。
  雖詫異於這情報來得如此之快還如此詳細,但李曾伯並不多問。
  李瑕諜探出身,情報方面還是讓人信得過的。
  許久,李曾伯把當前的局勢了解清楚了,喟然長嘆。
  “打了壹輩子的仗,守了壹輩子的城。這才收復了幾座城池,又要守城了啊。”
  “李公也莫太貪心。攻與防都是兵家常事,總不能壹直都是由妳進攻。”李瑕微帶著調侃的語氣道,“收復兩座城池,守壹守,來年繼續收復,這是該有的節奏。”
  李曾伯反應很慢,看著火盆出神了壹會,才慢吞吞地開口,沈吟道:“不打算退回漢中嗎?”
  說要收復河西走廊時,他很熱切,但當局勢有了變化,他也能保持理智。
  枯瘦的手在空中虛按了壹下,他示意李瑕先聽他說。
  “此番,我們預料錯了。本以為汗位之爭不死不休,推算忽必烈除掉李璮之後該盡快發兵到阿裏不哥的兀……兀……”
  “兀魯思。”
  “我小瞧了忽必烈。”李曾伯道:“我以為胡虜壹定會想著‘草原上的地盤不能丟,至於漢地,何時來取都是壹樣的’,我以為胡虜沒有雄才大略,目光會先落在老家的壹畝三分地上。”
  李瑕應道:“結果忽必烈確實有長遠眼光,看出我們才是心腹大患。”
  這句話李曾伯沒有答應,因為分不清李瑕這個“我們”和大宋之間的關系。
  他繼續道:“我們預料錯了,那就認輸吧,不必因為收復了河西而覺得虧硬抗。該退就退。”
  “我懂李公的意思。我不想退並非是因為意氣用事,或者覺得好不容易收復了河西現在退那之前的就白忙了。”
  李曾伯道:“我只怕妳太年輕,硬抗著。”
  “我是認為忽必烈抗不過我們,故而敢跟他打這壹仗。”
  “若倚秦嶺之險、蜀道之難,漢中或可守,而關隴,則不易守……妳做這決定,幹系很大,真的很大。”
  李曾伯沒有先問李瑕的依據,而是如此提醒了壹句。
  “之前判斷忽必烈會先北上,已經錯了。這次的判斷若是再錯了……經不起壹場大敗。”
  “確實經不起壹場大敗。”李瑕道:“但關隴若是丟了,就再也奪不回來了。”
  他也不坐下,在堂中踱著步,顯得思慮重重。
  “以蒙古的實力,我們要勝它,壹共也只有寥寥三次機會,蒙哥之死、李璮之叛、阿裏不哥。
  借著蒙哥之死,我們收復漢中、關隴,這是第壹個機會。李璮叛亂,這是第二個機會,我們並未把握得很好,沒能拿下河南,但收復了河西走廊。
  現在是第三個機會,趁著阿裏不哥還沒被徹底打敗,我們得要守住這些戰略要地,否則再也不會有機會重新收復了。”
  思慮重重的李瑕說著這些,眼神中卻有某種堅決。
  他兩世為人,有壹個經驗之談,人有時得做些看似很艱難的選擇。
  打個比方,就像在冬日的清晨,再困再倦也得從溫暖的被窩裏爬出來,走進冰冷的空氣,把美夢和困意驚醒,才能在繁忙的壹天完成所有要做的事。
  機會、時間,這些都是壹去就不復返的東西。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有確切的消息,阿裏不哥很快就要反攻哈拉和林,所以認為忽必烈抗不住我們。”
  李曾伯還是沒有問李瑕的消息渠道,先是提醒道:“不可將期望寄托在旁人身上,阿裏不哥未必靠得住。”
  “我明白,但我的意思是,眼下會是往後幾年中忽必烈最弱的時候,明年,他的實力會更強。”
  “我們可以先撤回,若明年忽必烈與阿裏不哥大戰,我們再反攻……”
  “這才是將期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李瑕道,“等到明年,阿裏不哥只怕也是壹觸即潰。所以我才說,他的作用,反而是在他真正與忽必烈交手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的聲勢,比他本人更有威懾作用。”
  李曾伯沒聽懂這句話,想了想,依舊覺得這情形很微妙。
  他終於問道:“是何情報,能讓郡王做出這樣的判斷?”
  “阿裏不哥安排的傀儡、繼承察合臺汗國的阿魯忽,如今已征集了十五萬大軍……”
  當李瑕仔細說完了天山以西的形勢,李曾伯這才有些明白過來。
  他撥弄著火盆裏的炭火,分析道:“只在西面便有十五萬援兵,再加上北面從他領地帶來的大軍,阿裏不哥的聲勢不凡,待消息傳到開平,足可威懾忽必烈了。”
  “是。”李瑕道,“聲勢真的很厲害。”
  “但也只有聲勢了吧?”
  “阿魯忽我不了解,但他的領地比大宋國土也不遑多讓,壹個坐擁萬裏山河、壹個能在短時間內召集十萬大軍的汗王,就只是個傀儡?”
  “還是阿裏不哥這個……外強中幹之輩的傀儡。”李曾伯搖了搖頭,“我不信。”
  “李公也看出阿裏不哥的外強中幹了?”
  “雖遠隔萬裏,但只看這幾個情報。阿裏不哥本得眾望,然而棄哈拉和林而逃。”李曾伯道:“便像是……”
  “像徽宗皇帝棄汴梁而逃?”李瑕問道。
  李曾伯臉色難看了些,但還是道:“棄廟社而幸遠地,都城人心崩潰,勢不可逆矣。”
  從這壹點看,阿裏不哥與趙宋皇氏壹樣的懦弱。
  李瑕本已提前給了蒙哥身死的消息,但沒用,阿裏不哥缺的從來都不是消息,而是膽氣。
  沒膽氣,就是再早得到消息,他還是要心懷僥幸,盼著忽必烈會去參加什麽忽裏勒臺大會。
  沒膽氣,守都不守就棄哈拉和林而逃,雖遠在萬裏也教人瞧不起。
  “阿魯忽看似支持阿裏不哥,實則絕不會真忠心於這樣壹個大汗。故而我說,阿裏不哥只有聲勢。那麽,他能對天下局勢帶來的影響,反而在於忽必烈去征討他之前這段時間。這時間很短,轉瞬即逝。我們若撤出河西、關中、隴西,絕不會再有機會收復,所以,只能守,不能退。”
  李曾伯點點頭。
  壹葉落知天下秋,李瑕能從這壹樁情報裏就窺見天下之勢,這份洞察力卻是難得的。
  “西域這消息郡王是何處得來的?若是我們將消息放出去,或許蒙軍便可退……”
  “可以,但不太有用。”李瑕道:“要讓蒙軍退兵,得等阿裏不哥構成威脅了才行,只有消息沒用。”
  ……
  耶律希亮被蒙上眼,壹路帶到了箭樓。
  眼前的黑布才被解下,他已笑道:“李兄還不信我的身份嗎?哪怕這涼州城有機密軍情,我絕不會告訴叛軍。”
  說到這裏,他才發現堂上並不止有“李恒”,還有壹位老將軍,遂連忙拱手。
  “敢問這位是?”
  “史天澤。”李瑕隨口道。
  如果是認真地假冒蒙古將領,當然不能這般直呼其名,當稱“五路萬戶軍民總管、河南等路宣撫使、中書右丞相史相公”之類。
  但李瑕想問的都已經問到了,已經不在乎耶律希亮是否會看破他們是宋人,也懶得再稱呼史天澤。
  這次是李曾伯想全面了解西域消息,幹脆把耶律希亮提來與他仔細說。
  方才並沒有商量要繼續扮成哪位世侯,此時李瑕說了,李曾伯便撫須道:“老夫……真定史天澤。”
  耶律希亮楞了楞。
  他看著李曾伯身上的宋軍盔甲,心頭疑惑不已。
  略壹沈思,眼前壹切不合理的情況,似乎只有壹個答案才能解釋得通。
  ——那位讓他傾蓋如故、風采不凡的西夏王子李恒,恐怕已背叛蒙古,聯絡宋軍。果然,把西夏後裔壹放回西夏,他想要復國了……
  想通了這壹點,耶律希亮雙手作揖,向李曾伯行了壹禮。
  “原來是史元帥當面,小子久仰史帥大名。”
  壹低頭間,他已掩飾了臉上的神情。
  十六歲的少年能這般鎮定自若且有城府,倒讓李曾伯有些詫異,他笑了笑,看破不說破,道:“不必多禮,老夫想問問妳西域之事。”
  耶律希亮已經把壹切都說過了,再說壹遍也無妨。
  他只當自己沒發現破綻,應道:“史帥但問無妨,小子壹定知無不言。”
  李曾伯點了點頭,已起意招降這個少年。
  他並不討厭耶律希亮。
  壹部分原因是十多歲的孩子就帶著母親與弟弟跋涉萬裏著實不易;另壹部分原因是耶律楚材在當世聲望很高,其人是遼國王室出身、與蘇軾後裔聯姻、才高八鬥,且曾保全了中原百余萬性命與文脈。
  接下來,李曾伯打算把西域的消息散播出去,借助關於阿裏不哥與阿魯忽的這份情報來逼蒙古退兵、或引蒙軍不安。
  李瑕則任由李曾伯去做,並不為此事操心。
  他認為作用不大。
  忽必烈自然有西域消息渠道,慢不了太多。
  李瑕能看出阿裏不哥外強中幹,忽必烈也壹定能。
  既然忽必烈出兵了,就是認定了李瑕的威脅比阿裏不哥更大,還認為先打川陜再征阿裏不哥來得及。
  李瑕要做的就是堅決地打,只有打得蒙軍頭破血流了,他們才會放棄那種“宋人很弱,我們可以在北征之前抽空滅掉宋人”的想法。
  敵人的傲慢態度,不能靠敵人的敵人來改變,只有打疼他才行。
  ……
  河西的防事已經交接給李曾伯了,李瑕要往東線去。
  這次帶來的兵馬他沒有帶走太多,而是留著守河西。
  幾個騎兵將領中,他只讓胡勒根領了兩百騎兵、壹人三馬,隨他東向。
  出了箭樓,在寒風中翻身上馬,李瑕又看了眼留守涼州的宋禾、蕭全。
  “還是那句話,妳們壹切聽李公的,我信他守得住河西。”
  “是!末將送郡王。”
  “不必了……走。”
  馬蹄踏雪而去。
  涼州城內的將領登上城頭目送,只見那壹隊騎兵很快消失在風雪之中。
  ……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