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宋

怪誕的表哥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牢房,關了三個人。
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昏暗中,能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四十章 整編

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

2023-12-24 21:57

  臨洮。
  軍營占地三百余畝,壹頂頂大帳篷連綿開來。
  校場上,名叫“李澤怡”的將領回頭看了壹眼,只見壹列列宋軍執矛而立。
  汪家降宋了。
  這是前幾日便知道的事,四萬大軍被殲滅,宋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鞏昌。
  降就降吧,李澤怡相信汪家對形勢的判斷。
  他的祖父諱名“李節”,早在金國還在時,李節就已是汪世顯麾下將領。之後,任鞏昌總帥府知事。
  祖輩如此,父輩亦如此。汪德臣任總帥時,李節之長子李庭玉,也任總帥府知事。
  到了孫輩,李澤怡依舊是以汪家馬首是瞻。
  蒙也好,宋也罷,無非汪家頭上換個人納貢輸稅,汪家繼續保著他們這些人在地方上過日子……
  下壹刻,汪忠臣擡手壹指,指向了千戶趙炳。
  “趙炳,曾奉命隨闊端屠蜀……”
  “噗。”
  李澤怡壹楞,看著前方趙炳的屍體倒在血泊中,才想掙紮,已有宋軍士卒沖上前摁住他。
  “幹什麽?!”
  “說好歸降的!”
  “……”
  呼喝聲中,李澤怡明白了,這次歸附與以往不同。
  宋軍要追咎屠蜀的往事,汪忠臣為壹己之利,拋棄了追隨汪家三代的從屬。
  如今已不是汪世顯在世之時了。
  這是出賣、是背叛!
  他擡起頭,看向了站在點將臺上的汪忠臣,只見對方還在壹個個指著同袍將領。
  “李庭桐……”
  李澤怡聞言壹驚,目光中,只見他三伯徑直倒地。
  “三伯!”
  壹股怒氣貫上腦門,李澤怡目眥盡裂、握緊了拳便想沖上前殺汪忠臣,卻被宋軍緊緊摁住。
  “汪忠臣!妳做什麽?!”
  李澤怡恨不能生啖汪忠臣之肉,破口大罵。
  “汪忠臣!我祖父追隨妳父壹世,我大伯、二伯為妳汪家殉葬,妳敢殺我三伯!妳敢!”
  汪忠臣仿佛沒聽到壹般,但壹會兒之後,竟是擡手指向了李澤怡。
  李澤怡又怒又驚又怕,吼道:“汪忠臣!我沒去過川蜀……”
  “李澤怡。”汪忠臣道:“李庭桐之侄,當株連。”
  李澤怡驚懼交加,眼看著宋軍士卒就要持矛捅來,自知要死,心神大亂。
  然而,有壹個瞬間,他看到那矛停下來,那持矛的士卒回頭看了壹眼。
  李澤怡心念壹動,余光中,只見有許多將領已跪下來。
  再望向將臺,他終於註意到那位宋軍大帥正在看著自己,目光中帶著審視之意。
  只要對方壹點頭,命就沒了。
  “李大帥饒命!”李澤怡大喊道:“我願為大帥效犬馬之勞!”
  他掙紮著,卻是掙紮著跪下來。
  “大帥饒命……饒命……”
  額頭上已沁出汗水,好壹會,李澤怡發現那持矛的士卒沒有捅他,反倒是拿起繩索將他捆起來。
  校場上遍地都是血,他卻被提起來,丟進壹間帳篷。
  遠遠地,有呼喝聲傳來,顯然是宋軍帶著汪忠臣在接收士卒了。
  直到入了夜,才有士卒來,提著他往外走。
  目光看去,只見中軍大帳正有人摁著壹名將領,然後……斬下頭顱。
  ……
  “李澤怡,李節之孫,李庭岫之子……”
  李瑕拿著壹本冊子喃喃著,問道:“李庭玉、李庭望是妳何人?”
  “是我大伯、二伯……”
  李瑕道:“他們死在我手上,還有妳三伯。看來,妳我不死不休了。”
  李澤怡壹驚,想到帳外的屍體,連忙拜倒。
  “不。請大帥明鑒,大伯、二伯於沙場馬革裹屍,戰敗而亡,我豈敢有怨尤?至於三伯,乃遭汪忠臣背叛……乃……蒙軍屠蜀千萬人,大帥殺三伯,我絕不敢有怨尤。”
  “真的嗎?”
  “真的!求大帥給我機會,願為大帥效死!”
  “妳想活?”
  “我不怕死,但……但不想這樣死……”
  李瑕又問道:“這樣是哪樣?”
  “遭人出賣……死也死得窩囊……”
  “這次,汪忠臣讓妳們歸附,結果成了如此局面,妳服氣嗎?”
  李澤怡遲疑了半刻。
  李瑕道:“是啊,妳不服氣,沒真刀真槍打上壹場,妳終究不服氣。”
  “服氣。”李澤怡低頭道:“大帥已取鞏昌,我……不敢應戰。”
  “嗯,妳父親身體壹直不好,並未從軍,是個讀書人。另外,妳兒子三歲了?”
  李澤怡身子壹顫,臉色巨變。
  李瑕道:“不必害怕,我沒動妳妻兒父母。他們還很好。我到鞏昌,直接攻的汪家大宅,並未波及到妳家。問妳,只是想看看他們在妳心中的份量。”
  “大帥,求妳別……”
  “說了,不用怕,哪怕我要殺妳,也不會動妳家小,這點,我答允妳了。”
  “謝大帥重恩!請大帥信我真心歸附!”
  李瑕再次審視了李澤怡許久,最後道:“不急,過兩個月再說吧,妳安心待著……帶下去。”
  於李瑕而言,俘虜的將領中,不服便殺,真心投效的還是願意收服。
  但李澤怡比較特殊,是結了仇卻表示了投效之意……
  想了想,沒必要冒險,其麾下僅兩百人。
  而之所以不殺,因為仇恨不宜再擴大了,殺的人越多,仇恨只會越來越多。
  在摧毀了汪家的威信之後,李瑕必須開始建立自己的威信。
  ……
  接下來十余日,李瑕忙的便是布防、整編兩件事。
  他將八千精銳分開,命鮑三率兩千人守天水,命熊山率兩千人守街亭。壹千精銳則留在身邊隨時支援。
  之後,李瑕撤換了各州縣的將領,派壹千精銳統領各地駐軍。這些駐兵戰力壹般,又被打散到宋軍之中,倒不必擔心生變,無非是起個穩定秩序的作用。
  最麻煩的是鞏昌的三千人,臨洮的四千人,這些才是隴西原有的主力。但既已投降,費點力氣總能整編。
  李瑕殺了不少將領,將這些將領們的心腹親軍或殺或關押或驅為勞力,最後剩下五千余士卒打散,與兩千精兵重新整編。
  如此壹來,雖還不算如臂指使,但也能多了五千兵力。
  這過程中,他最擔心的便是有人嘩變並釋放五萬蒙古俘虜。
  汪良臣本是打算等忽必烈遣人來招降他們的,只將人捆著,供應著糧草任其吃得半飽。
  李瑕思來想去,又調三千人把這些蒙古俘虜押往成都,由張玨驅為勞力。
  這五萬俘虜終究是猛獸,李瑕暫時也不敢收編他們,倒不是“非我族類”,而是阿裏不哥、忽必烈的實力還是太強。相比而言,李瑕實力太弱,很難讓他們歸心。
  忙完這些,才算是初步在隴西立足。
  六月初十,李瑕回鎮鞏昌,布置了防務之後,讓人將汪忠臣帶上來。
  “妳該做的已做完了,今日我會派人護送汪家往臨安。”
  李瑕批復著文書,頭也不擡,又道:“汪家三代鎮守隴西的聲望,因妳而毀。但也正是如此,我再利用或者殺妳的家人已毫無意義,妳可以放心。”
  “是。”汪忠臣明白這壹點。
  “妳送他們到東城門,之後受刑吧,自會有人送妳首級到成都祭祀亡靈。”
  汪忠臣眼中有些悲意,臉上壹副將生死置之度外,只關心李瑕的樣子。
  “說到祭祀……恩主尚未到李家龍宮祭祀。”
  “我會去,不用妳管。”
  汪忠臣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罪人想最後勸恩主壹句,既有謀求天下之意,當先正名份……”
  “汪忠臣,妳想活是吧?”
  李瑕打斷了壹聲,擡起頭,道:“我知道妳有用。但不妨告訴妳,我是如何想的。”
  汪忠臣行禮,作側耳傾聽狀。
  他知道,只有辯駁了李瑕的想法,才能再有活路,活著追隨李瑕,也許能再為汪家找到起勢之路。
  “拿妳的頭顱慰藉川蜀人心,此其壹。千萬人……家家戶戶都有親朋故舊喪生於妳們的屠刀之下。告訴我,妳壹條命,比得了百萬人之心嗎?”
  李瑕不等汪忠臣答,又道:“至於隴西,我已與士民、兵卒明言,我取隴西不願大開殺戒,兵馬過境秋毫無犯,唯追罪當年屠蜀之人。近來斬首了那麽多將領,卻不殺妳,妳是要我食言嗎?”
  “罪人不敢,罪人只是見恩主事無巨細皆壹人……”
  “妳不死,我的名義不正。”
  李瑕說了最後壹句,揮了諢手,道:“押下去。”
  汪忠臣楞了楞。
  他本以為,近來這些時日,與李瑕相處得不錯,沒想到對方竟真就如此無情。
  ……
  兩個時辰後,壹顆頭顱被掛在了威遠樓上。
  “今我王師入隴西,只誅當年屠蜀罪人!”
  隨著鐘聲壹響,有人大聲呼喊起來。
  “罪人已死,仇怨既消,天下壹家,安居樂業!”
  長街上,告示被張貼出來。
  “安居樂業!”
  “……”
  李澤怡站在街頭看了許久,長嘆了壹聲……
  他受俘之後,李瑕既未任他為將,也未再追罪於他。
  只讓人押他回鞏昌,之後便放他歸家。
  李澤怡歸家之後,見父母妻兒無恙,壹時也是茫然。
  他隱約知道,李瑕這是在試探他,看他是否會攜家逃亡。
  逃到哪去呢?兵都被打散了,不知被調到了何處;
  父親病弱,兒子才三歲,母親妻子女流之輩,又能走多遠?
  而不走,留在這鞏昌城,往後如何養家糊口?
  等蒙軍收復鞏昌嗎?
  等得到嗎?
  不知道……
  恨李瑕嗎?
  李瑕挾千萬人之仇怨而來,破鞏昌直取汪家,安撫百姓、招降士卒,只懲處了當年入蜀之將,以及軍中不馴之人。
  不論實力如何,這些做法,稱得上堂堂正正。
  “安居樂業。”
  李澤怡跟著人群喃喃了壹句,想到終究是要謀生計便打算去投奔李瑕,偏想到萬壹蒙軍來收復了鞏昌,再次猶豫起來。
  “不管了,大丈夫豈可優柔寡斷!”
  他自語了壹聲,大步又向總帥府走去。
  “罪將李澤怡,請為大帥軍前效勞,甘作士卒……”
  ……
  “陸小酉。”
  “末將在。”
  “這個士卒先歸妳麾下。”
  “是!”
  李瑕轉身正要走,想了想,回過頭,向李澤怡又道:“別急著要妳原來兵權,讓我看過妳的忠誠與能力再談,去吧。”
  那邊劉金鎖正過來匯報軍務,見此情景,嘿嘿壹笑。
  “傻笑什麽,堂上說吧。”
  “是!”劉金鎖大步跟上,道:“想到了楊奔唄,等那個降將跟著大帥再勝幾場,才能放心用唄。”
  “嗯。”
  “大帥,外面喊什麽仇怨已消,也太便宜汪家了吧。川蜀可是死了千萬……”
  李瑕停下腳步,向威遠樓看了壹眼,喃喃道:“妳可知,最讓我感到恥辱的是什麽?”
  劉金鎖壹楞,喃喃道:“什麽?”
  “本可以避免的,本不難避免。闊端入蜀之際,蒙軍不僅有這壹路兵馬,京湖面對的才是蒙軍主力。為何京湖不像川蜀遭此慘禍?因為有孟珙在力挽狂瀾。
  北地世侯就想屠城嗎?當年京湖壹戰,姚樞救活了多少人?汪世顯能厚葬曹友聞,護送書籍,就只是個屠夫嗎?但僅靠這些北人的憐憫之心不夠了,人得自己要爭氣。
  爭氣很難嗎?蒙軍很強嗎?或者攻蜀的蒙軍就比攻京湖的強很多?孟珙壹任主帥,重挫蒙軍,轉進川蜀,壹戰便可驅敵!
  但妳看看當年川蜀那些戰是怎麽打的?汪世顯想歸附而不得,曹友聞被迫野戰,孤立無援,蒙軍殺來,趙彥吶領著成都守軍壹矢未發,落荒而逃。
  到底是誰把川蜀千萬人的性命放到蒙軍屠刀之下的?最可恥的是,把汪世顯換成另壹個人,只怕還是要幫助蒙軍入蜀屠戮。因為川蜀百姓納糧繳稅,供奉了壹個根本就沒能保護好他們的朝廷。
  在想仇怨之前,妳給我先記住我們披著的這身大宋軍袍上的恥辱。”
  劉金鎖楞了楞,喃喃道:“大帥,我……”
  “聽進去了?那妳就在私下裏告訴軍中士卒,妳的大帥要洗清這些恥辱。”
  “嗯。”劉金鎖用力點點頭。
  “告訴他們,如今的蜀帥,不是趙彥吶,要做的比孟珙好。”
  “明白!”
  此時兩人已步入大堂,李瑕攤開地圖,道:“說吧。”
  “是!”劉金鎖上前壹指,道:“鮑三傳信,劉黑馬把兵力布防在渭河河谷外,但並不進兵。”
  “竟未兵進隴西?是想引我入關中野戰?”李瑕喃喃自語了壹句。
  “不知!”
  “沒問妳……”
  “還有,關中派使者來了,想要見大帥。”
  “使者?”
  “是,鮑三問大帥,是否讓使者過關卡……”
  ……
  李瑕獨自又看了地圖許久。
  “竟還不來?使者?”
  之後,李瑕拉開抽屜,拿出廉希憲寫給汪忠臣的信件,壹封封看起來。
  從謀劃關中到這壹刻之前,在謀略壹事上,李瑕提前半年的準備其實是壓住了敵方的將領、謀士。
  如今卻漸漸感受到了廉希憲的不簡單。
  “到何種地步呢?”
  李瑕思忖著。
  如今所遇之人,若論謀略,賈似道可稱壹最。
  而賈似道更擅權謀而非軍略……且有個致命的缺點,總喜歡施恩控制別人,壹遇不順便妒忌、排擠,樹敵過多。
  聰明人常犯的錯。
  卻不知廉希憲比賈似道如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