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桃花村。   正是春季,靡靡細雨糾纏不休。   村如其名,村前村後各家院落以及周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壹更)

寒門狀元 by 天子

2019-5-18 20:19

  沈溪自從六歲時離開桃花村到寧化縣城,再未回去過,沈明鈞夫婦生怕他被老太太扣在鄉下不許讀書。
  此番沈溪回鄉祭祖,提前安排好的陣仗非常大,沈家主脈旁支六七十號人,要隨同壹起回鄉下祭祖。
  曾經作為“祖墳看守者”的李氏,也感覺當初丈夫分家分到桃花村是上天的安排,就因為靠近祖墳,沾了光,兒子才會中秀才,孫子才會中狀元。
  那時的苦,就是為了今日的榮光啊!
  不過老太太的風光,完全被沈明鈞壹家給蓋過了,沈家主脈旁支的人都有幾分世故,到沈家打招呼時,他們對沈明鈞夫婦的態度明顯要好過對老太太。
  寧化縣衙特地派人隨沈家人壹同回桃花村,城裏已經開始樹狀元牌坊,以及老太太的貞節牌坊。
  寧化縣因為在大明朝已經出了兩位狀元,也突然變成別人口中的“狀元縣”,連知縣都懇切地請求沈溪為寧化縣東門留下墨寶,而東門的名字相應改為“狀元門”。意思是,沈溪就是從這道門口走出去,踏上考狀元的路。
  沈家剛回寧化,尚未回桃花村,家裏來了壹位特別的客人。
  這位客人,連老太太都不得不重視,正是王陵之的父親、王家家主王昌聶。
  王昌聶跟沈家淵源頗深,現在沈溪才知道,原來王家如今居住的宅子,是沈家中興時的老宅經過修繕改建,王家給沈明鈞、沈明堂和幾個沈家孫子輩的孩子提供過差事,對沈家人算得上“仁至義盡”。
  這次前來拜訪,王昌聶不是來恭喜、攀關系的,或者讓沈家報答他什麽,他是來感謝沈溪。
  因為沈溪的教導,王昌聶的二兒子王陵之考中武舉人,如今已在邊軍供職。
  王陵之是王家第壹個考上舉人的,雖然只是武舉,但這也令王家有了壹定的社會地位。
  沈溪以前跟王昌聶見過,沒留下什麽好印象,這次王昌聶上門,顯得極為謙卑,沈溪既是王陵之的“授業師兄”,又是朝中大員,王昌聶上來就給沈溪磕頭。
  “裏面請。”
  沈溪親自將人扶起,然後邀請王昌聶到堂屋裏面敘話。
  以前家裏有什麽客人,接待的必定是李氏,其實以前沈家也不會來什麽重要客人,但現在情況不同,王昌聶臨門,連老太太都要靠邊站,人家是來找“沈大人”商量事情,她壹個婦道人家不能跟著進去摻和。
  連老太太都不能進去,她的兒子、兒媳婦和孫子輩更別想進去了。
  沈溪與王昌聶分賓主坐下,王昌聶從懷裏拿出壹件東西,遞上前:“沈老爺,這是草民為感謝您教導小兒,特地送上的薄禮,請笑納。”
  王昌聶帶的禮物已經夠多了,完全不需要格外再送壹份。而這次送的東西,沈溪不看不知道,壹看還真有些驚訝,王昌聶居然要把他目前住的宅子送出來?
  “世伯,妳這是……”
  沈溪跟王昌聶之間無親無故,要說唯壹的關系,這是他父親以前的雇主,不過眼下通過王陵之的關系,沈溪稱呼壹聲世伯也無不妥。
  王昌聶笑道:“這是沈家以前的老宅,如今小兒得沈老爺教授,考中武舉,又在軍中效力,應當原宅奉還!這房契和田契,都在官府申報過,沈老爺過名就可。”
  沈家的老宅,在寧化縣曾是數壹數二的大宅子,但今時不同往日,隨著汀州商會崛起,寧化縣多了不少新貴,這些人社會地位不高,但有的是銀子,陸陸續續擴建自家的宅子,令沈家老宅在寧化縣不再那麽現眼了。
  沈溪道:“無功不受祿,此等厚禮,我不能收。其實師弟他能夠有出息,完全是因他天資聰慧……”
  王昌聶臉上湧現壹抹苦笑。
  兒子什麽樣,他比誰都清楚,要說兒子的確力氣大了些,可根本不懂什麽武功招數,沒有沈溪教導,只算是莽夫。
  在文墨上,兒子更是個楞頭青,最後竟在沈溪的調教下,將復雜的兵法和韜略熟記於胸,這是多了不起的成就?
  王昌聶道:“草民於城內重新買了宅子,屋舍已修繕好,不日就會舉家搬遷過去。”
  聽這話,沈溪便知王昌聶早就有把沈家老宅歸還的想法,所以提前重新購買了宅基地修繕擴建,王陵之中舉人,王家就要把住了幾十年的宅子歸還,那實在不公平,不過王家壹心壹意要搬走,沈家把老宅贖買回來,倒是可行。
  沈溪將自己的想法壹說,王昌聶先是推辭,但後來見沈溪堅持,終於應了。
  沈家中興,若沈家用壹些“非正常手段”討要回去,王家可以說是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還不如做順水人情,把宅子當作是謝禮送給沈溪,但就這麽平白無故將自家價值上千兩的大宅子送出來,的確是虧了些。
  現在沈家要贖買,那就合情合理了,價格上當然會盡量低壹些,當作酬謝。其實有周氏在商會的股份,只要王家肯賣,銀子自然不用擔心。
  這麽大的事,沈溪自然要跟家裏人商量壹下。
  其實沒什麽好商議的,人家王家肯把宅子讓出來,沈家已不能再挑理,當初又不是王家巧取豪奪把沈家老宅給搶走,是正常買賣,妳沈家大老爺不爭氣,把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和鋪面給賣了,怨得了誰?
  李氏聽到這消息,激動得整個身子都在顫抖:“……我總算等到這壹天,老頭子……我對得起妳沈家了……”
  當初沈家敗出去的老宅,現在能贖回來,還是經由她之手,她就是沈家復興的大功臣,死後在九泉之下也能跟列祖列宗交待。
  但最後李氏把所有積蓄拿出來,還是差了四百多兩銀子,周氏本想痛快地說,銀子我包了。可此時,她只能聰明地改變口風:“娘,不如讓媳婦回去跟掌櫃的借,當作是預支的工錢。”
  “好……不妥,我們沈家的宅子,得靠自己的力量贖買回來,這樣吧,去跟王老爺說,咱先付給他壹部分,等把我目前的宅子賣了,再給他剩下的部分。如此他總該放心了吧?”
  李氏很舍得下血本,為了贖買象征性意義更大壹些的沈家老宅,她居然準備把現在住的大宅子給賣了。
  沈溪點頭道:“那孫兒去跟王世伯說。”
  李氏簡直想抱著自己的孫兒好好摸摸他的頭,這個孫兒怎這般有本事?考了狀元,還這麽通情達理會說話,辦事妥帖,王家少爺居然也是孫兒給壹手調教出來的?
  李氏根本沒跟別人商議,就這樣與沈溪兩個人決定這件事。送走王昌聶,晚上壹家人聚在壹起,家裏人多少有點兒意見。
  如今宅子住得好好的,各門各院都有自己的小日子,現在倒好,老太太壹句話就要把宅子賣了,以便有銀子去贖買王家老宅……太平過日子,何必費那力氣折騰?
  “七郎,妳覺得此事如何?”
  沈明堂壹句話,所有人都看向沈溪。
  以前,這種事問意見肯定要問李氏,別人說了等於沒說,現在只要沈溪覺得對,連李氏都沒半點反對,不過為了尊重,沈溪事事還是要征求李氏的意見。
  “我同意祖母的意思,王家宅子本就是我沈家老宅,如今贖買回來,當作是祭祖前對列祖列宗的交待吧。”
  李氏心裏那個高興,看看我的孫兒,這話說得多好聽?正要去祭拜祖墳,等家祭之時把老宅贖回來的事壹說,讓沈家主脈和旁支的人知道我們才能代表寧化沈家!
  沈溪又補充道,“不過如今的宅子也不能賣,所需銀錢,等我日後領了俸祿,從俸祿裏出,直到將債務還清為止。”
  本來李氏還在為孫兒的英明決定暗自歡呼,聽到這話,她神色突然僵硬了。
  乍壹聽,這似乎是跟她唱反調,我要賣宅子,妳不肯賣,要自己出錢,這是仗著妳有能耐可以賺到錢嗎?
  不過仔細想想,這是孫兒孝順啊,知道祖母在這裏住習慣了,經不起折騰,就花自己的銀子贖買老宅……
  “祖母以為呢?”沈溪最後看向李氏。
  李氏笑著說道:“王家老爺是看在七郎的面子上才肯讓出老宅,此事,有七郎妳全權做主吧。”
  沈溪心想,等的就是妳這句話。
  沈溪道:“那我壹個小輩就在這裏說句話,沈家老宅贖回來後,各房人,願意搬過去的,可搬到那邊,不願意的,繼續住在這裏便可。畢竟都習慣了,祖母覺得呢?”
  李氏察覺沈溪這提議有些不太對勁,過去和不過去……這麽做,不等於是分家了?
  但剛才說了讓孫兒做主,現在就反悔,不是打自己的嘴嗎?
  “嗯,七郎說得有理,住不習慣的,暫且留下,等過些日子再搬過去就是。”李氏到底人老成精,這話圓得很快。
  不過李氏顯然忽略了壹個問題,若真的是沈家人分兩處住,就算同在寧化縣城,以後就不是她壹個小腳老太太能決定壹切了。
  沈家分開兩邊,李氏肯定是要搬到沈家老宅,而各房人中,只有三房的人會主動搬過去,別的估計都會選擇留下。
  既然留下,那日常的開銷就不能由老太太負責,因為兩邊隔著段距離,老太太鞭長莫及,這邊誰服誰?
  只要是成家立業的,都要過自己的小日子,銀子便會獨立自主,荷包壹獨立,這沈家不就等於是壹盤散沙?
  再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沈家就算真正意義上分家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