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落寞的花生

歷史軍事

“頭好痛!!!” “渾身都痛的難受!!!” 秦宇睜開雙眼,發現自己正躺在壹張堅硬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51章 三省六部制的弊端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

2023-9-17 08:28

  當時三國演義還不那麽出名,並沒有成為四大名著,所以羅貫中的態度,是虛心求教。
  “對於《三國演義》這種名著,我只能說說自己個人的看法。”秦宇道,“壹部作品寫出來,本來就是要給後世之人評價的,壹千個人眼中有壹千個諸葛亮。”
  歷史名著?羅貫中聞言心中激動不已:在學究天人的秦先生眼裏,我的拙作竟然是名著?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戰爭場面,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得讀者好像跨越了千年,親臨當時的古戰場。尤其是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
  “在《三國演義》寫成之前,人們對三國那段歷史並不熱衷。《三國演義》壹出,它塑造的壹系列三國人物,便在我國已家喻戶曉,婦而皆知。”
  “它不僅是較早的壹部歷史小說,也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壹部作品。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
  居然……有如此高的評價?
  羅貫中聞言身軀微微顫抖起來,他還不知道,他寫的這部小說,將來會成為四大名著之壹。
  真的有這麽好嗎?朱元璋側頭想道,既然先生對他的書評價這麽高,那就全國大規模刊印發行好了,先生說好那就是真的好。
  至於施耐庵的《水滸傳》,因為描寫的壞人太多,已經被禁止。
  師徒倆的差距,咋就這麽大呢?
  “不過,還是有些不足之處的。”秦宇道,“比如說,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是壹代名相不假,但把他吹成了能呼風喚雨的神仙,就太過了。”
  “以至於有好多人,抓住這壹點不放,借此攻訐丞相。”
  “其實諸葛亮壹開始的隆中對,就有對局勢的誤判。千裏之遙分兵兩處,失敗那是必然。”
  “隆中對的意思是從荊襄和益州兩處出兵,夾擊曹操。孫權又不傻,在關羽從荊州出兵的時候,肯定會在背後出兵偷襲的。”
  “其次是貶曹捧劉。曹操實際上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壹個了不起的詩人。為華夏安定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縱觀整個三國,能領兵打仗且留下詩文以傳後世的,就只有曹操和諸葛亮。”
  “不錯,不錯,先生說的對極了。”羅貫中道,“請問先生……”
  “老羅,妳家裏不是有急事嗎?”正當他想向秦宇請教修改意見的時候,朱元璋提醒道。
  “對,對,對,秦先生,差點忘了家裏還有點急事急需要處理,就不打擾妳們了。”羅貫中說完,站起身來,依依不舍的離去。
  是不是家裏煤氣罐著火了?秦宇見狀,心中暗想。
  “秦先生,咱也想向妳請教壹個問題,是真正的歷史問題。”朱元璋道,“不像他,這麽好的機會,討論什麽三國演義小說?”
  “什麽問題?”秦宇問道。
  “假如,咱是說假如,壹個王朝逐漸繁榮起來,發現六部制不夠用怎麽辦?”朱元璋問道。
  他打算向秦宇請教三省六部制的改制問題。
  這樣的國家大事,肯定不願意讓羅貫中,這樣壹個剛進朝堂不久的大臣聽到。就算以後也會拿出來和群臣商議,也不願讓他接觸到最核心的機密。
  “三省六部制本來就是,封建王朝落後的制度。”秦宇道,“在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夠用,壹旦社會生產力發展起來,就落後了。”
  “清光緒年間國門被打開,西方文明進入。皇帝就發現三省六部制不行了,為此特意增加了壹個商部,專門管商務以及鐵路礦務。”
  “至於如何改制,很簡單,那就是細分。”
  “比如說商部就應該專門管商業,礦部就專管礦產,教育就專管教育,戶部專管戶籍,農部專管農業,稅部就專門管稅收……”
  “朝廷的職能部門分工越細,運轉起來就越方便、順暢。”
  “和社會壹樣,社會分工越細,生產力就越發達。”
  “就拿古時候的戶部舉例,戶部既要管田賦,又要管關稅,公債,貨幣,戶籍……壹個部門管的事務太多,就會流於復雜,結果壹個也管不好。”
  “原來只要細分就行了?”朱元璋恍然大悟。
  “是啊,這本來就不是什麽難題。”秦宇道,“妳以為有多復雜?”
  “而且這樣做還有壹個好處。六部制只有六個部就只有六個尚書,權力集中在他們六個人身上,未免權力過大,不是什麽好事情。”
  “對於封建王朝來說,大臣的權力越集中,就越容易威脅到皇帝的集權。”
  “如果建立幾十個部的話,幾十個尚書,他們的權力就被分割了。”
  還能分割六部尚書的權力?太好了!朱元璋聞言驚喜起來。心中暗想幸虧剛才把羅貫中叫走了,分大臣的權已經屬於帝王之術了,的確不能讓他聽到。
  “六部制,權力只集中在六個人手裏。壹旦他們當中有兩個人聯合起來,都夠皇帝喝壹壺的。”
  “比如說明朝中期的三揚內閣,朝廷大權都被他們幾個掌握。”
  “把六部尚書的權力分化,掌權的尚書越多,他們就越難結黨,就越難威脅到皇權。畢竟人心隔肚皮,結黨兩三個人容易,結黨幾十個人難度就大了。”
  “不錯,不錯!”朱元璋聽的是連連點頭。
  當皇帝的最忌諱的就是大臣結黨,而把六部細分成幾十個部,就相當於從根源上,極大的削弱了他們結黨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要是換做以前,六部尚書每壹個都掌握了很多大權。
  壹旦有兩三個人結黨,都能威脅到朝廷的安穩了。
  以前皇帝壹旦發現大臣結黨,處理的方法就是罷官或者抄家滅族。但這種方法只是在‘堵’,就算堵的再結實,也杜絕不了大臣結黨的發生。
  而秦宇的這個方法就是疏,從根源上削弱了結黨的可能,和破壞力。
  堵不如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