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三十九章 血案真相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5

  玄都觀。
  李彥走了進去,明崇儼見到跟在身後的劉神威時,先是感到詫異。
  李彥介紹道:“這位就是劉禦醫!而這位明道長,則是林縣尉的弟子!”
  劉禦醫道:“我聽小師弟說過,他收到壹個天賦卓絕的弟子,傳授了道家丹元所學,沒想到居然是明文學。”
  明崇儼頓時大喜,趕忙行師門大禮:“拜見師伯!”
  他現在可太想跟孫思邈壹脈攀上關系了。
  尤其是在知道自己篤信的丹藥,其實是有巨大毒性的情況下。
  生怕什麽時候聖人或太子暴斃,被查出與他的丹藥有關。
  日子真是太煎熬了。
  現在壹旦孫思邈能出手改良丹藥,就真的有救,不用每日活在惶恐不安裏。
  明崇儼見禮之後,朝李彥看來,露出感激的眼神:“多謝李機宜!”
  李彥嘆了口氣:“接下來我說的話,明道長恐怕難以接受,先屏退左右吧。”
  明崇儼心頭大跳,血壓飆升。
  上次妳來揭露玄膏的真面目,我就難以接受了,難道還有什麽更可怕的事情?
  他趕緊讓觀內的小道士退下,甚至親自去外面巡視了壹圈,確定無人監聽後,再次回到堂內坐下,心情無比忐忑的道:“請李機宜明言。”
  劉神威也露出聆聽之色。
  他同樣不知道具體真相,被邀請來此。
  “首先說明,我所要講述的,暫時還是壹個處於推測的故事。”
  “邏輯上符合目前收集到的所有線索,卻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畢竟人在長安,入不了江南。”
  “所以它有可能就是真相,出於嚴謹的態度,還是存在著與事實出入的可能。”
  李彥定了性,明崇儼和劉神威都點頭。
  然後李彥取出壹個錦盒,給予展示:“這是雲丹,萬惡之源。”
  劉神威看著,眉毛揚起:“這就是讓科舉士子中毒的雲丹?”
  李彥點頭:“也是林縣尉的家傳丹藥,獨門所有,絕不可仿。”
  劉神威和明崇儼同時變色。
  壹個沒想到這幾日震驚長安的大案,居然與曾經的同門師弟有著如此密切的關聯。
  另壹個則沒想到雲丹的丹方,正是師父家門所傳,還是獨門所有。
  聯系到玄膏,明崇儼倒是有所明悟:“李機宜曾言,雲丹所需的材料罌粟,是西方所產,在我大唐幾乎不見,連西域也都是當成貢品進獻,那麽我師父家門能煉此丹,就說明……”
  李彥點頭:“不錯,據我推測,林縣尉的家中,也就是潤州崇雲觀內,應該有壹片罌粟地,也正是有這塊地,此物才能作為觀內秘藥,代代相傳。”
  明崇儼吃驚:“崇雲觀是師父的家?他沒說啊……”
  劉神威納悶:“為何不說,小師弟早年就說過他來自潤州,妳得了他的丹元勁秘傳,若非崇雲觀所授,又是從何而來?”
  明崇儼給問懵了:“可崇雲觀發生那麽大的事情,他確實沒說那是自己的家……”
  但這也解釋了另壹個疑問:“不過師父確實十分痛苦,徹夜難眠,經常吐血……”
  李彥等待片刻,開口道:“案件的起源,應該是從林縣尉向京中權貴推薦雲丹開始,盛贊此藥能治百病。”
  “如孫真人那般神醫,自然清楚,世上不存包治百病之物,勸告不聽,對他失望,逐走師門。”
  “雲丹雖然無法根除疾病,卻因為它的材料裏有罌粟所制成的鴉片,具備著短暫鎮痛,振奮精神的作用。”
  “嗯,相比起玄膏,我給它起的名字是鴉片。”
  “因為此物也有著巨大的成癮性,壹旦過度服用,將造成極強的依賴性,如果不用,人將生不如死,極度痛苦。”
  “這種可怕的害處,在短時間內體現不出來,京中權貴覺得此藥確實神效,尤其是兩個勛貴子弟,看中了雲丹。”
  “這兩個人,壹個具備著非凡的經商眼光,敏銳的意識到這種丹藥的巨大利益。”
  “另壹個則是家中嫡母常年重病纏身,無論他是真孝順,還是要展現出孝道,都該為母求藥。”
  “但雲丹很快用完了,並且無法補充。”
  “此物不比其他,長安東西二市號稱萬物皆有,卻買不到鴉片。”
  “想要繼續煉制大量雲丹,只能回潤州崇雲觀。”
  “而那兩位勛貴子弟的家世太高,權勢太大,只要他們肯開口,壹方縣令,壹地明府,輕松可得。”
  “所以,林縣尉帶著兩位勛貴子弟,三個人壹同去了江南潤州。”
  ……
  說到這裏,劉神威和明崇儼的臉上,已經面色慘變。
  偏偏他們無法辯駁。
  劉神威了解小師弟的為人。
  明崇儼更是知道,那個經商眼光非凡的勛貴子弟,顯然是竇德成。
  六年之前,竇德玄還沒死,竇德成是當朝宰相的幼弟,再加上竇氏的權威,可謂是集萬千光芒於壹身的人物。
  如果那樣的人垂青,自己師父當然會為其鞍前馬後,全力效命!
  李彥接著道:
  “令兩位勛貴子弟意外的是,崇雲觀竟然拒絕了他們。”
  “從過往的事跡來看,崇雲觀施齋救人,善名僅在州內傳播,如果他們想要憑雲丹搏名,肯定早就成名。”
  “如此低調的原因,應該就是發現了罌粟在美麗外表下,孕育出來的鴉片,是害人之物,可荼毒無窮。”
  “但那兩位勛貴子弟,顯然不願意相信這樣的解釋。”
  “或者說,他們壹個被暴利,壹個被孝名,沖暈了頭腦。”
  “崇雲觀不願意交丹藥不重要,只要林縣尉願意煉丹,丹方就有了,關鍵是煉丹的材料。”
  “他們要觀內的罌粟地。”
  “而觀內的道士不願意讓出罌粟地,恐怕態度還異常堅定。”
  “於是乎,兩位勛貴子弟,在騙到了部分鴉片後,想出壹個辦法。”
  “明道長,妳還記得,第壹次服用鴉片時,會出現什麽癥狀嗎?”
  明崇儼聽得入迷了,當李彥詢問時,壹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但他定了定神,很快回答道:“第壹次服用玄……鴉片時,會出現極為難受的感覺,惡心嘔吐,頭昏乏力,見物模糊,精神不濟……”
  李彥道:“這在普通人看來,其實就是生病了。”
  明崇儼瞳孔收縮:“這麽說,青陽村民最初所生的怪病,就是……”
  李彥點頭:“就是在水中被下了鴉片,西域胡商有言,鴉片的吸食方法之壹,就是溶於水中,吸食其溶液。”
  劉神威震怒,胡須都微微拂揚起來:“他們向村內投毒,是為了汙蔑崇雲觀,將觀內的道士逐走,光明正大的侵占罌粟地?”
  李彥道:“恐怕還有試藥的原因,崇雲觀的道士肯定有言,此藥有諸多弊端,絕非表面那般完美,兩人聽了後也不免有些半信半疑,在村民的水中下藥,既能汙蔑道觀,又可以親眼見壹見鴉片到底有何效果,就是他們的打算。”
  明崇儼不解:“那為何又變成了後來的血案?”
  李彥道:“因為他們不知藥效,劑量下得太多,鴉片壹次性吸食過量,是會導致死亡的!”
  嗎啡急性中毒,導致昏迷,呼吸麻痹,然後致死。
  劉神威又驚又怒:“可小師……可林建業既然幫著他們,為何不告訴劑量?”
  李彥搖頭:“這件事做的時候,應該是瞞著林縣尉的,帶路完成後,那兩人想要幹什麽,顯然不會在意壹個小小縣尉的想法。”
  劉神威又問:“那麽村內百姓不僅中毒,還壹下子死了很多,這樣嚴重的後果,是他們沒有料到的,如何收尾?”
  明崇儼恨聲道:“他們捏造了事實,起初想將汙名都栽贓在崇雲觀上,但發現解釋不通,崇雲觀在當地已經很久,完全沒道理對村民下毒,於是根據村民中毒,和雲丹的特點,編造出壹個莫須有的投毒者。”
  李彥道:“這就是那位從商的勛貴子弟,所編造的故事。”
  明崇儼顫聲道:“那我師父……他難道……”
  李彥搖頭:“林縣尉並沒有為虎作倀,如果他幫助兩人隱瞞事實,這件案子是可以遮掩過去的,因為他是當地法曹,足以顛倒黑白。”
  “林縣尉在發現他們做了什麽後,也與之反目。”
  “所以接下來,兩位勛貴子弟還做了壹件事。”
  他取出案卷,予以展示。
  兩人看著那山匪作亂的壹筆筆記錄。
  不僅有財物擄掠,房屋點燃,還有村民的證詞。
  劉神威大為困惑:“是村民說了謊,還是案卷造假?可不對啊,案卷是有當地縣衙證詞的,難道縣衙上下都編造了謊言?”
  但很快,對於鴉片特點更為熟悉的明崇儼,震怒起身:“既不是說謊,也不是單純的造假,是他們利用了藥性!”
  劉神威也是神醫,在明白了罌粟的藥性後,馬上反應過來:“他們趁著村民毒性未消,視覺模糊,神智不清,又……又重新制造了壹遍現場?”
  李彥點頭:
  “既然林縣尉不願意顛倒黑白,兩人就知道,這件事肯定是經不住查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案子給壓下去。”
  “但死的人實在太多,正常情況下,聖人必然過問,刑部也無法糊弄。”
  “於是乎,在看到村民精神恍惚,迷迷糊糊的時候,他們想出了壹個混淆視聽的法子。”
  “制造出兩種死亡方式。”
  “兩位勛貴子弟身份尊貴,從長安遠赴江南,手下自然會有壹群武藝高強的隨從,保護他們的安全。”
  “於是乎,他們又帶著隨從,按照山匪作亂的方式,把村民殺了壹遍,制造出劈砍穿刺的傷口,假意擄掠財物,點燃房屋。”
  “在又壹場慘禍下,隨後趕來的縣衙官吏,就從另壹批神誌模糊的村民口中,得到了相反的證詞,恐怕也被弄糊塗了,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都是真的,也都是假的。”
  “這兩件事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它們確實都發生過。”
  “偽造山匪作亂,還有壹個好處,就是可以把責任推給林縣尉。”
  “地方法曹有平匪護民之責,山匪殺了壹村百姓,林縣尉難咎其責。”
  “如此壹來,林縣尉就算事後想要告發,高層也會認為他是為了推諉責任,做出的汙蔑之舉。”
  “當然,他們根本不準備讓林縣尉活命……”
  “明道長,林縣尉去投奔妳時,對妳說過,他是被牽連免職的?”
  明崇儼慘然道:“所以,我師不是被免職,而是遭到追殺,走投無路,逃到貧道這裏來的?”
  李彥點頭:
  “我當時看了吏部的文書,就很奇怪,為什麽當地縣令都下獄了,妳師父作為法曹,在壹起如此大案裏,卻僅僅是免職?”
  “後來才明白,林縣尉是仗著武功高強,沒有被滅口,當場逃走了。”
  “他家鄉被屠,長安申述無門,實在無處可去,才去了明道長那裏。”
  “那兩位勛貴子弟則惱怒之下,也沒有辦法,又不敢大肆追捕,只能草草以革職論處。”
  “不過當這個彼此沖突的案子,遞交刑部,正值聖人泰山封禪的時刻。”
  “依靠家世背景,他們的長輩,拜托了壹位刑部高官,將此案壓下,草草判處”
  “兇手成迷,丹徒縣無法破案,上下官員全部被貶,縣令下獄,妻女沒入掖庭。”
  “這場案子就此泯然於眾,除了當地人外,長安甚至完全不知道,潤州冤死了那麽多人。”
  說到這裏,李彥深吸壹口氣。
  自始至終,他講述的語氣都很平靜。
  帶著第三者分析的客觀中立。
  但他的聲音裏,又壓抑著壹團怒火。
  此時推理完畢,合起案卷。
  看著那連案件名字都沒有,壹片空白的卷封,李彥壹字壹句地道:
  “以上種種,是我基於目前線索,所做出的的分析。”
  “若有錯誤,自不必說,如若不假……”
  “那麽無論犯人有什麽樣的家世背景,這等喪心病狂,罪無可赦之輩,我都追查到底,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戒!!”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