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十六章 對王孝傑的知遇之恩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5

  金光城門大開,洶湧的人浪撲面而來。
  早就有皂衣武侯在街道兩邊維持秩序,但這也阻擋不了人們的熱情。
  歡迎邊州緝捕敵賊的英雄還在其次,準備了爛菜葉臭雞蛋,狠狠砸向那些興風作浪的叛賊,才是重頭戲。
  長安百姓出手太快,以致於保護賈思博的護衛都慢了壹拍,在他被砸了個狼狽不堪後,才笑嘻嘻的將其保護起來。
  這種需要嚴加審問的要犯,可不能被砸死。
  不過最前面那幾個已經審問不出情報的犯人,就無關緊要了。
  果然那些奸細,很快淹沒在了人民的憤怒裏,被活生生砸死。
  李彥註視著這壹幕,有暢快,也有警惕。
  叛賊落得這個下場,死有余辜,但這個國家由盛轉衰的局勢壹路持續下去,各地又會湧現出多少叛賊?
  當然,再富足的社會,都有貪心不足的國賊,可他來到長安僅僅兩天,所見所聞,可稱觸目驚心。
  受古代落後的生產力局限,想要從根基改變不現實,但李彥覺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也該做些事,見證壹個真正的盛世大唐。
  相比李彥的心態變化,丘英緊張的將囚犯們壹路壓至刑部大牢,交接完畢,頓時松了口氣。
  裴思簡則帶著使節團,入駐長安驛館,他自己再入宮面聖。
  臨走時李彥聽說,二聖領群臣,準備過幾日在含元殿,召見吐蕃使團。
  含元殿是外朝正殿,建造時充分利用了高地,居高臨下,威嚴壯觀,視野開闊,甚至可俯瞰長安城。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如此巍峨氣勢,正適合讓番邦蠻夷知曉,何為天朝上國。
  不過李治武後的這種想法,註定會落空。
  人家吐蕃這次是打了勝仗,不是當年松贊幹布吃了敗仗後,帶著賠償金當聘禮,來求娶文成公主。
  蠻夷畏威而不懷德,贏了大戰,又看到這樣的大明宮,不會感到敬畏,只會更加渴望。
  渴望掠奪大唐的財富。
  當然,勃倫贊刃目前已經徹底老實,在大唐境內是會安分守己,要反復也是回去後。
  倒是鳩摩羅很快離去,想來又去長安的寺廟談佛論法了。
  李彥關註之後,帶著王孝傑,壹路往皇城而去。
  王孝傑是折沖府隊正,此次立功,李彥會為他爭取在內衛領武德衛壹職。
  事關前途,王孝傑跟在身後,都不免有些緊張忐忑。
  到了皇城,還沒入城門,安神感迎了上來,神色略略有些不自然的招呼:“元芳!”
  李彥道:“安兄,昨日之事妳第壹時間通知丘閣領,已經幫了大忙,真的不必介懷。”
  “可我終究是不夠義氣……”
  安神感苦笑壹聲,收斂情緒,又邀請道:“九弟昨晚歸家,知道元芳入京,還責怪我不通知他呢,妳若有暇,來我府上作客。”
  李彥連連點頭:“好,我壹定上門拜會安中郎將。”
  安神感笑道:“不久後,恐怕元芳要和我阿耶頻繁見面了,他也要來內衛任職。”
  李彥壹怔:“安中郎將要成為內衛五位閣領之壹?”
  安神感朝著大明宮的方向行禮,滿懷忠誠的道:“阿耶得聖人信任,擔此要職,我安氏上下銘感於心!”
  李彥想了想,倒也不覺得奇怪。
  論起忠心和資歷,在四品這個級別,確實沒有比安元壽更適合的了。
  當年突厥大軍趁著李世民剛剛繼位,內部不穩的時候威逼長安,李世民親率六騎去見頡利。
  那六個人是高士廉、房玄齡、蕭瑀(存疑)、李孟嘗、周範和安元壽。
  而後來入帳定盟時,更只有安元壽壹人護衛在李世民邊上,這都是後世出土的墓誌記載。
  到了李治登基,安元壽依舊得到信任,封禪泰山時,壇上供奉就是安元壽親手遞給李治。
  這位昭武九姓的粟特裔大將,壹直無法晉升三品,還是因為功勞不太夠,苦勞是足夠了。
  如今李治重立內衛,定安元壽為閣領之壹,表達出了充分的信任和期待。
  借著這次涼州風波,武威安氏恐怕對大唐要更加忠心,安元壽估計也想沖壹沖三品。
  果不其然,安神感就興奮的道:“阿耶昔日帶兵平息賀魯反叛,小試牛刀,今蕃賊寇邊,正是大展身手之時!”
  王孝傑在後面也摩拳擦掌,豪氣幹雲的道:“是極是極,建功立業,就在今朝!”
  李彥看看兩人,心中有些無奈。
  安神感也就罷了,畢竟是禁衛出身,養尊處優慣了,不知兇險。
  王孝傑不會以為贏了勃倫贊刃壹次,就狂起來了,視吐蕃如無物吧?
  歷史上正常發展下去,妳會被吐蕃活捉,若不是長得像松贊幹布的孫子,如今贊普的老爸,就被嚓哢砍掉了啊!
  實際上,吐蕃這個國家的巔峰期並不長,能稱為戰神的大將更是只有欽陵壹位,欽陵死後,就開始和大唐比爛。
  但好巧不巧,就是這短短三十多年的巔峰期,給他們碰上了。
  難不成要像原歷史那樣,等欽陵連戰連勝,吐蕃國內對這位大論的忌憚達到極致,施以反間計?
  那種計策之所以奏效,與其說是計謀高明,還不如講大唐已經輸得夠多夠慘,讓欽陵的威望達到巔峰。
  再加上欽陵本人的政治手腕,遠遜於軍事才能,才會被自己人幹掉。
  噶爾家族壹夜之間跌落神壇,欽陵的弟弟和兒子被迫投奔大唐,反過來為大唐守衛邊州,不得不說是壹種諷刺。
  進入皇城,帶著王孝傑往兵部而去的時候,李彥就在默默考慮:
  “內衛五位閣領,如今已定下了丘英、裴行儉、安元壽三人,還有兩位四品官員會被調任,亦或者由五品提拔上去?”
  “接下來朝中主要競爭的,就是這兩位閣領之位了,嗯,還有十二位機宜使。”
  “大閣領坐鎮中樞,統帥全局,不會輕動,我看李治都不會重設,畢竟長孫無忌帶給他的陰影太大。”
  “閣領其實就相當於戰場上的壹軍統帥,機宜使則是將領,作戰壹方。”
  “現在這些位置,都有許多人眼熱,因為在戰時,立功方便啊!”
  李彥知道歷史進展,很清楚內衛的職位,是風險與機遇共存,提著腦袋立功。
  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內衛的風險,被許多人看輕了。
  比如之前武敏之宴會上,那副安插官員的狂態,完全不考慮勝任問題。
  這家夥不會是個例。
  目前大唐整體的觀念,依舊看不起吐蕃,姿態高傲,不知己,也不知彼。
  這樣的內衛重立,對上正當巔峰的統帥欽陵,諜報活動也十分重視的吐蕃,恐怕要吃虧。
  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員,死了活該,可惜往往是他們死不了,犯下的錯誤,讓底下無辜的將士白白喪命。
  “幸好有裴行儉在,這位大佬提前參戰,應該是涼州真相被揭露後,引發高層重視的結果。”
  “我要是能當機宜使,跟在他身邊多學學,就好了。”
  李彥琢磨著自己的前程,順帶幫王孝傑辦理手續。
  兵部他沒什麽熟人,好在太子黨的身份在,《瑤山玉彩》壹拿,令史頓時笑容滿面,屁顛顛的為王孝傑記功。
  等小半個時辰,就辦好了壹切,王孝傑驚詫不已,京官什麽時候有這效率?
  而定下功勞,再入職內衛,其實就是閣領丘英壹句話的事情。
  也就是李彥壹句話的事情。
  於是乎,進入開始漸漸氣派起來的內部駐地後,短短壹刻鐘的時間,王孝傑就光榮的成為了壹名內衛武德。
  外職暫時沒有變化,依舊是正九品下折沖府隊正,在武德衛裏面算最低等的。
  但邁出這壹步後,想要獲取功勛,難度上簡直有了天地之別。
  對應到後世,相當於地方駐兵,被調入國安總部,王孝傑內心狂喜,精神抖擻,鄭重行了軍禮:“多謝六郎提拔,孝傑感恩於心!”
  “孝傑,陪我去個地方。”
  李彥也不客氣,這個年代的知遇之恩,是要口稱恩師的,妳客氣了反而是對別人的侮辱。
  果然王孝傑自動代入親隨的位置,嚴陣以待:“去哪?”
  “回衛國公府。”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