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文官的天賦技能
亂明者皇太子 by 二月風似剪
2023-7-16 12:45
翌日清晨。
天色微亮,料峭的春風還帶著乍暖還寒的絲絲涼氣。
然而,在通政司值班的七品知事們卻突然迎來了壹個小高峰。
呼呼啦啦!
五六十位小綠袍禦史們壹起紮堆到了通政司的門前,要遞上了他們連夜撰寫的雄文奇章!
值班的七品知事壹看到這麽多的綠袍的禦史聚集到壹起,他們的心裏咯噔壹聲,“出什麽事了?”
正當這些七品知事們出來迎接的時候,為首的禦史已經開口了。
“通政使大人何在?我等有奏要直上皇太子。”
劉大用站在眾人前面對著出來迎接他們的通政司值班的七品知事們徑直開口問著。
為首的知事官房昌慶立刻從人群中裏出來,對著劉大用等拱手壹禮,客氣道:“諸位禦史大人這麽早就過來了?”
劉大用壹看房昌慶的客氣的樣子,劉大用也是伸手不打笑臉人,他也客氣道:“小房大人,我們有要事找沈大人,妳去通報壹下。”
房昌慶看了壹眼劉大用後面的陣仗,就知道這壹幫子綠袍禦史聚在壹起肯定不會有什麽好事,指定是哪個倒黴蛋子又得罪了這幫自詡正義的瘋狗。
但是,在面子上房昌慶還是滿臉帶笑的說道:“劉禦史稍等片刻,沈大人去宮裏了。妳有什麽折子可以先送到我這裏,等沈大人回來,我會通知他第壹時間查備諸位禦史大人的折子,然後上到皇太子處的。”
劉大用壹聽沈子木居然不在,他心裏難免有點失望,但是他又無可奈何。
畢竟,通政司每天接到的全國奏折實在是太多了,作為壹司主官,他肯定是要在每日清晨之前將壹部分要緊的折子分送到內閣和慈慶宮的。
所以,劉大用他們著急也沒用,也照樣得等,除非他們想鬧更大的,直接去午門靜坐。
否則,他們也只能將折子先交到通政司,然後等內閣和宮裏的消息。
於是,劉大用說道:“那好,那就拜托小房大人了。等沈大人回來後,煩勞小房大人第壹時間將我們折子轉給沈大人,讓沈大人代我等將折子呈給皇太子殿下。”
房昌慶道:“劉禦史請放心,下官壹定照辦。今日這麽多禦史聚集通政司上疏,通政司定然會嚴肅對待,將諸位禦史的剛直之言上達天聽。”
劉大用道:“好。”
然後,劉大用等就將奏折全部留在了通政司這裏後,就回去了。
而他們之所以沒有像電視劇裏演的那樣在上朝的時候上疏,那是因為像那種禮儀性的大朝會根本就不是用來議事的。
而且,朱常洛也壹貫的沿襲萬歷皇帝不上朝的習慣,他也不喜歡大朝會的氛圍。
覺得那種大朝會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不能有效的處置朝廷大事。
朱常洛始終認為真正要緊的大事,參與決策的人越少才能越有效率。
至於這幫低級官員,他們只需要負責執行和後續的監督就可以的。
所以,像電視劇中大臣在朝上直接上疏皇帝的情況,幾乎是很少發生的。
壹旦發生,這就意味著大臣要和皇帝撕破臉,要當場將皇帝軍。
這樣事情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直接這麽幹,除非是他吃定了皇帝,想要搏壹筆豐厚的政治回報。
可惜,朱常洛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因為,朱常洛的理由也很正當,他不是皇帝,他只是監國柄政的皇太子。召開大朝會那是天子特權,他不能僭越。
但其實,他現在僭越的皇權已經很多了。
首先是他的服飾,除了龍紋是青色,剩下的與天子無異。
而且,由他頒布的旨意開頭也加上了“奉天行道皇太子”七個字,跟“奉天承運皇帝”幾乎沒差別了。
還有就是他的旨意被稱為令旨或玉旨,這樣是不得了的僭越。但是,卻沒有壹人站出指責過,因為,大臣也認定皇太子遠勝皇帝,所以,這也是他們喜聞樂見的。
畢竟,壹朝天子壹朝臣,他們也期待自己能夠獲得皇太子賞識,從此飛黃騰達,壹展胸中抱負!
不過即便如此,朱常洛還是堅持不開大朝會,只會在慈慶宮中召見部分內閣成員和相關的責任官員就某件事情專事專辦,從來不會擴大規模討論問題,給自己的決策找不自在的。
慈慶宮中。
此刻,沈鯉和沈子木又壹起到了慈慶宮中。
這次二人這麽早到慈慶宮來是因為二人已經拿到了“確鑿”的證據,要向朱常洛稟報,請朱常洛下最後的決斷。
沈鯉拜道:“殿下,臣等已經查明楚宗之事,所有的人證已經全部提供了相關證詞。請殿下過目。”
朱常洛翻看著這些所謂證據,沈鯉和沈子木這三個月來的工作做的確實挺紮實的。
楚宗竟然有二十九人聯名上疏,認定現任楚王朱華奎是個血脈摻假的假貨。
這份證詞可謂是沈甸甸,只需要朱常洛壹個念頭,楚王朱華奎就會從雲端落進塵埃,甚至還要被淩遲處死,牽連的壹眾人等少數也得有上百人。
朱常洛翻看完畢後,淡淡說道:“下旨,著楚王進京陛見。”
聽到朱常洛說出這句話後,沈鯉和沈子木的眼皮俱都壹跳。
兩人忙的脖子壹縮,躬身大拜:“臣遵旨。”
然後,兩人就退出了慈慶宮。
走出慈慶宮後,沈鯉和沈子木對視壹眼,兩人心照不宣。
“這次楚王是栽了。”
半晌後,沈子木感嘆壹聲。
“是偽楚王。”
沈鯉立刻糾正,此刻沈鯉已經是打算壹條道走到黑了,他就要踩著楚王重新成就自己的不畏權勢,正氣淩然的道德楷模典範。
有明壹代,自朱元璋後,很多官員為博取政治資本,他們就會找壹位兩位親王藩王作為彈劾對象。
畢竟,這些囂張跋扈,不可壹世的宗親藩王們也確實混蛋,也確實幹了很多天怒人怨,沒屁眼子的爛事。
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還會心疼孩子,不計較。
但是,換了嗣位之君,這幫叔叔伯伯們還是不知收斂,不知死活的繼續胡搞,這不就擺明給人遞刀子嗎?
壹身正氣,又急於升官的底層公務員們不捅他們,捅誰呢?
所以說,當初建文削藩那麽猛,那麽不計後果。
這幫急於表現自己忠君為國的正直文臣可謂是功不可沒!
沒他們口伐筆誅,迫不及待的往宗親身上扣屎盆子,建文小可愛怎麽會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廢黜了五王,逼死了湘王朱柏,逼反了燕王。刷了壹個歷史上唯壹壹位被藩王幹翻的皇帝成就。
由此可見,正直的文官是天生跟皇帝家過不起的,不把皇帝家的兄弟親戚們搞的家破人亡,都不算是壹個合格的忠心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