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壹章 爭著捐監的玩家們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2:59
原來就在二月初,太子突然向朝廷上書,為了緩解朝廷的財政困難,太子請求朝廷開放捐監。
所謂的捐監,就是允許普通百姓向朝廷捐錢,然後就能獲得壹個國子監的監生資格。
按照東宮的奏折,國子監人數最多的時候就是上皇的開元年間,那時候整個國子監足足有上千名的監生在國子監讀書。
但是現在國子監只有百余學子在讀書,國子監完全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
按照太子的奏章,每壹個監生名額定價五十旦糧食,也可以用相應米價的錢來捐這個監生的名額。
如今壹旦糧食的價格差不多是五百錢,按照這個錢糧換算的話,捐壹個監生的資格差不多是兩萬五千錢。
而壹個普通七品官員的定俸是兩千錢,按照這個算法只需要壹個捐監的錢,朝廷就能夠給壹個七品官員發壹年的俸祿。
這個奏章很快得到了朝廷上下的討論,雖然目前皇帝和宰相對於捐監這件事都壹言不發,但是朝廷上下已經因為這件事討論起來了。
第壹個對這件事表示反對的,竟然是主管國家財政的度支郎第五琦。
第五琦向朝廷上書,認為朝廷開放捐監,是對於朝廷制度的破壞,這些監生雖然不能直接入朝為官,但是依然會對朝廷的選官制度造成巨大的破壞。
而國子監原本是朝廷培養官員的地方,雖然因為朝廷的科舉制度,導致如今國子監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但是只要通過上三舍的國子監內部考試,依然是可以獲得授官資格的。
這樣出售監生的資格,也會讓大量不具有能力的人混入國子監,甚至僥幸通過國子監的考試而得到了朝廷的職位,那這些花錢買了監生資格的人,自然會想辦法將投入的錢再賺回來。
很顯然第五琦這個反對也是有道理的,作為掌管度支的官員,而且大家都說他是太子壹黨,現在卻旗幟鮮明的反對捐監的政策。
不過比起第五琦的反對,東宮這邊支持的聲音更大。
朝廷如今連官員俸祿都快要發不起了,更不要說還要維持朝廷開支,這些都是不小的費用。
眼看著河南道的安慶緒鬧得越來越厲害,河東的史思明父子也公開旗幟反唐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漕運才能恢復正常。
朝廷這時候不開放捐監,什麽時候才能補發官員的俸祿呢?難不成以後還要拖延士兵的軍餉嗎?
太子的這個辦法雖然也有弊端,但是壹個監生的資格還是能夠讓長安甚至關中的富人掏錢的,有了這麽壹大筆的錢補充進國庫,就可以緩解現在朝廷的財政困難。
而且對於朝廷來說,國子監的校舍是現成的,也不需要再修建更多的校舍,甚至對於很多富人來說,壹個監生的身份並不是為了去國子監讀書,只是需要這麽壹個讀書人的身份罷了,完全可以不去國子監讀書。
作為禦史,捐監這件事自然也在禦史臺激烈的討論了壹番。
韋應物倒是認為開放捐監並不會影響朝廷,反正國子監如今大部分的校舍也都是空著的,反而可以解決朝廷拖欠官員俸祿的問題。
但是今天提到這件事,顧況依然是激烈的反對,顧況說道:
“國子監雖然現在衰敗了,但是在國初也是很多名大臣的入仕之路,今天朝廷能為了錢出售監生資格,明天也可能為了錢出售朝廷的職位,這樣的風氣是絕對不能開的!”
韋應物嘆息說道:“可是朝廷已經困難到這個地步,都快要發不起官員俸祿了,妳我都知道如今在京官員的慘狀了,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顧況說道:“義博兄,妳最近去過狀元公的萬年縣嗎?”
韋應物搖了搖頭,自從上壹次上元燈會之後,韋應物知道王成偉公務繁忙,就沒有再去打擾王成偉。
顧況說道:“萬年縣在王兄上任的時候,妳我都是知道的,那時候萬年縣衙門是窮到什麽樣子。”
韋應物點點頭,王成偉上任萬年縣的時候,萬年縣遭遇了雪災,百姓都沒有地方過冬,整個萬年縣衙門窮的連胥吏的賞錢都發不出來。
但是在王成偉上任萬年縣之後,如今萬年縣已經是京畿諸縣中財政最好的縣了,前幾日萬年縣還招募了壹批維持治安的巡街使,據說待遇相當的優厚,引來了很多人報名。
甚至現在長安城中有這樣的說法,“寧做萬年吏,不做長安官”,由此可見如今在萬年縣的待遇豐厚。
韋應物嘆息壹聲說道:“誰不知道王兄的辦法好,可是如今長安也哪裏有人能用王兄的辦法啊。”
王成偉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管子所說的“殖產興業”。
王成偉將每個坊內的市集和倒塌的房屋拆掉,用來招募工商業主來開辦各種工坊。
長安的各個坊本來就有很多的人口,這些百姓本來就是不錯的勞動力。
王成偉招募過來的玩家商人玩家們,在長安開辦的工坊很快就生產出大量的產品來。
隴右的技術加上長安的勞動力,再加上長安是大唐最重要的市場,萬年縣的工坊自然是生意興隆,而靠著從這些工坊收取的租金和商稅,都讓萬年縣賺盆滿缽滿。
如今萬年縣的繁華都是韋應物能夠看到的,這些工坊也帶動了萬年縣的百姓收入,增加了坊市的繁華程度。
萬年縣繁華的秘密也很簡單,但是韋應物知道這可不是簡單就能做到的事情。
如今長安其余的縣,也想要學著萬年縣來殖產興業,但是這些縣要麽沒辦法騰空出這麽多的土地,又或者騰空出來的土地很快就被本地豪強大族占據,這些豪強大族占了土地也沒有開辦工坊,只是想要侵占這些土地,根本搞不出什麽像樣的產業來。
相比之下,王成偉這樣能夠將所有的土地都租出去,都建成盈利的工坊,簡直就是壹個奇跡。
顧況說道:“堂堂東宮太子,不想著正道為朝廷開源,卻都想著賣官鬻爵這樣的歪門邪道,這豈是大唐之福?”
韋應物這下子更沒話說了,無論如何東宮的這個建議實在是太上不來臺面了,而且這個捐監的提議,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間也太大了壹點,未嘗不是東宮有自己的私心。
不過雖然有第五琦和顧況這樣的大臣反對,但是朝廷確實遭遇了財政困境,皇帝和政事堂最後還是同意,按照東宮的建議允許百姓捐錢購買監生的名額。
不過宰相張鎬提出,捐監如果濫發,會對國子監的威信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這壹次捐監的名額控制在壹千人,這樣也能夠幫助朝廷渡過難關,也不會濫發國子監的名額。
而另外壹名宰相苗晉卿也提出,如果朝廷接受捐監的是糧食,那麽就會導致長安的糧食價格上升,會讓長安百姓的日子更加難過,所以要求捐監所用的必須是錢或者絲絹這樣的貨幣,而不能直接捐糧食。
政事堂的建議也被附屬在旨意中,皇帝宣布交給東宮來出售這壹次監生名額,合計增加國子監的員額壹千,按照壹個監生名額兩萬五千錢來算,這就是兩千五百萬錢!
這筆錢對於鼎盛時期的大唐收入來說並不多,但是對於如今連官員俸祿都發不起的大唐來說,這也算是壹筆救急的錢了。
東宮很快喜氣洋洋的開始籌備起這件大事,由當今太子,弘王李俶親自掛帥,在東宮前騰出了幾個空房子來,專門掛上了捐監的牌子,開始大張旗鼓的在長安宣布可以用錢來捐監生的名額。
兩萬五千錢,其實對於長安的富人來說這並不是壹筆太多的錢。
長安富甲天下,巨富不計其數,其中也有不少是想要進入國子監混壹個監生名額的。
雖然現在的讀書人看不起國子監,認為國子監考試出來當官不是正途,但是國子監的招牌依然響亮,也只有朝廷大員和公卿貴族的子弟,才能蔭補進入國子監讀書。
別的不說,國子監的博士就是普通人根本請不到的名師,普通商人哪裏有資格讓這些大儒親自教導自己的孩子。
國子監上三舍的考試算通過率不高,每年只有壹二成的監生能夠通過。
但是比起科舉考試殘酷的淘汰率,這個通過率可是要太高了,如果好好讀書未必不能通過上三舍的考試,那可就不壹樣了,那就有了做官資格!
很快,東宮門口負責捐監的房子就擠滿了人,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捧著錢,求著捐壹個監生的資格。
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早就得到消息,從隴右帶著錢趕過來的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