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40章 江山如畫(五)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建文三年註定是不會平靜的壹年。
  整個東亞因為大明這個老大帝國擼起袖子,而變得到處戰火連天。
  遼東和朝鮮的戰役才堪堪結束不多時,大明便西南、東南兩地用兵,幸是洪武壹朝家底子厚實,中樞內閣才有能力同時協調兩地的後勤。
  而在此時的澎湖海峽,數百艘明軍戰船正沿著淡水至新竹壹線,開啟了猛烈的炮彈洗地。
  盤踞與臺灣島上的東南亞海盜、倭寇團夥明顯是打算在這裏阻截明軍登陸,並為此構築了海防大營,企圖依傍這些年構築的石墻壁壘給予企圖登陸的明軍以殺傷,但他們忽視了明軍戰船上的大炮。
  為了補充這次東南海戰的實力,福建、浙江兩省的海防炮陣、南京城頭上的大炮幾乎全數卸下,這才湊夠壹百條福船的五百門船炮!
  大炮壹響、黃金萬兩!
  五百門船炮齊鳴,頃刻間便是轟隆聲四起,雖然威力、射程都遠遜色與現代海戰,但也已是有了三分現代戰爭的味道,這般轟炸,盤踞在臺灣島上的盜寇便全是傻了眼。
  這跟他們壹輩子打得海戰不是壹回事啊。
  不是應該靠岸之前箭雨壓制,然後雙方貼身拿刀肉搏嗎?
  妳這離我們六百步就開始天降正義,這仗還打個屁!
  完完全全的降維打擊。
  這般猛烈的炮火攻擊,慢說人肉防線,便是盜寇們在這臺灣島沿著圈造堅城堡壘也給轟碎了不可。
  跟這般戰況比起來,西南那裏的刀光劍影就更像是小孩們的過家家了。
  “時代變了,水戰也變了。”
  此番東南海戰的領軍大將薛恪就站在旗艦上遠眺,他的身旁,被朱允炆點將從征的楚王二子朱孟炯由衷發出壹聲贊嘆。
  “遙記得洪武二十八年,吾父王征蠻,回師時清繳沿途河道水匪,每每不得突破時便不得不親冒矢石,陷陣先登,而今日,千炮轟鳴,真應了那句話:檣櫓灰飛煙滅矣。”
  薛恪便哈哈壹笑。
  “當年陛下京營改制,就諭我等說,戰爭打得是裝備、後勤,只有最後彈盡糧絕了,才是拼命,為了此番海戰,南京城連城防炮都全數拆了下來,閩浙兩省海防盡數拆了幹凈,才有今日這震撼場景。
  千炮轟鳴,郡王殿下只看到了天崩地裂之場景,又哪裏知道這背後白花花的銀子耗了多少。”
  壹枚炮彈的造價需要多少?
  這福船上的船炮多是洪武二十二年後制,少數是建文年制造,口徑五寸六分,長壹尺四寸,重逾九十斤。
  所發炮彈說是炮彈,其實根本不是咱們想象的那種能夠引爆的火藥彈,而是利用鐵和鉛混制的實心彈,殺傷的主要手段是動能沖擊而非爆炸。
  依靠延時引信發射火藥彈的技術大明不是沒有,而是不夠純熟,極容易出現炸膛現象。
  毀掉壹副炮架不心疼,但若是因此炸死或者炸傷炮手,那可就虧大了。
  放炮的機會本就不多,每壹個純熟的炮手都比壹門大炮要值錢的多。
  壹發炮彈要用到數十斤鐵鉛,造價和人工近十兩銀子,五百門大炮齊鳴,不過兩刻鐘的功夫,便是小十萬兩的開銷,這筆開銷之巨大,薛恪不用想也知道後勤方面要心疼成什麽樣。
  這些年軍費居高不下,內閣早就不滿多時了。
  “停炮吧。”
  薛恪下了令,身後便有令旗官打出旗語,上百艘福船這才停止轟鳴,待漫天黃土散盡,天地重歸寂靜之後,整個海岸線上,哪裏還看得見盜寇的連營影子。
  “這就全殲了?”
  朱孟炯目瞪口呆,大明可還沒登陸呢,天下哪有打仗不流血就滅地與無形的道理?
  看到朱孟炯如此反應,薛恪便是失笑起來,海戰玩炮彈洗地的戰術,還是最初朱允炆提出的壹種假想,因此,嚴格來說薛恪也是人生第壹次見到,心裏自然也是震撼的緊,不過他可不會那麽天真,以為這臺灣島上的海盜匪寇就全軍覆沒了。
  終究是實心彈不是火藥彈,殺傷力上要遜色的多。
  “殺傷自然會有,但是不可能多到哪裏去。”
  這年代炮彈洗地的目的是犁平防線,又不是殺敵多寡,現在沿海的海岸線,盜寇們搭建的大小不壹的陣線石隘現在全成了壹片平地,明軍登陸之後,就是兩軍正面白刃戰了。
  終究,還是要拼刀子的。
  “傳令登島!”
  薛恪再下令,每壹艘福船兩側都有小型的海船,見令而動,頃刻間便是呼嘯而出,揚帆直驅。
  自當年太祖皇帝實行海禁,撤汰澎湖巡檢司之後,臺灣島便淪陷與海盜、賊寇之手已多年,這些年,這些盜寇以臺灣島為大本營,出海掠奪東南亞和大明沿海,今天,總算到了還賬的時候。
  “他們估計會從基隆出海逃命。”
  薛恪的嘴角掛起笑容,壹切都在他的算計之內:“我中軍猛攻淡水、新竹,目的就是把他們往東北的基隆港方向去逼,在那裏吾早已設好了包圍圈。”
  這就是人多船多的好處。
  為了這次海戰,大明閩浙水師幾乎堪稱全軍傾巢而出,幾百艘戰船、八萬水師,就算分兵兩處,在這個時空,也不可能有哪個國家的海面力量可以正面抗衡。
  登陸戰幾乎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方才那兩刻鐘的炮彈洗地,早就將盜寇們的海防防線連著他們的心理防線壹並炸的稀碎,許多被碎石、鐵片迸濺到而身受輕重傷的直接選擇了投降。
  幸存完好的也是大部投降,只有少部分抵抗壹陣後,抱頭鼠竄。
  等他們千辛萬苦的逃到基隆,企圖走東北竄逃琉球群島,也不過是壹頭紮進大明的包圍圈罷了。
  大明為了此番海戰出動了如此多的戰船、火炮、兵勇,自然是想要追求壹戰畢全功!
  “那些俘虜怎麽辦?”
  旗艦即將臨近登陸,那漫山遍野的降寇便映入朱孟炯的眼簾之中,扭回頭問了壹句。
  “沒有俘虜!”
  他薛恪沒有人手和閑心來看管這些為患多年的盜匪,他只管殺不管埋!
  “向南京上報。”
  戰靴還沒有踏足臺灣島的土地,薛恪便自信滿滿的昂起頭顱。
  “建文三年四月十六,我閩浙水師已登陸陛下賜名之臺灣島,全殲盤亙與此之海盜倭寇,現將謹遵陛下與總參謀府之軍令,出師琉球,務必將沿海我中原之故土盡數收回。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