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99章 大明——朝鮮《庚辰條約》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自從發現莫成這麽個人才後,朱允炆往東陵跑的更勤快了。
  只要思想上不再因循守舊,這群人真的可以在想法上跟朱允炆這個穿越者,逐漸找到壹定的共鳴。
  如果不是朝鮮的軍情戰報送過來,朱允炆甚至都恨不得天天紮在東陵不回皇宮。
  “朝鮮那邊,戰事怎麽樣了?”
  朱允炆沒有親自去看軍情戰報,而是先迫不及待的給自己整壹碗冰鎮的綠豆湯。
  “幸賴陛下洪福庇佑,我軍於復州大勝,李芳遠授首了。”
  朱允炆端著茶碗的手便頓了下來,微微皺起眉頭。
  “哦?是嗎,倒是沒讓朕失,只是怎麽戰場打到復州去了?”
  雙喜便湊到朱允炆跟前,小聲嘀咕幾句。
  朱允炆這才開懷大笑起來。
  “好好好!平安做的漂亮,甚合朕心,該賞!該重賞!”
  末了咂咂嘴,朱允炆又嘆了口氣。
  “算了吧,漢城壹敗,他平安確有過錯,功過相抵,回頭禦前司寫壹紙申飭發過去,賞就免了。”
  “誒。”
  雙喜忙應了下來,跟在朱允炆身後,“復州壹戰,足足抓了七萬多俘虜,現在都壓在遼陽大營,平將軍請旨意,如何處置,另,我大明軍已入朝鮮,李芳果的王位算是保住了,下壹步如何處置朝鮮,是撤兵還是?”
  朱允炆微微壹頓。
  朝鮮的國情跟安南不壹樣。
  從政治層面上來說,朝鮮做中原屬國數千年,但神奇的是,他們很樂衷做屬國,但絕不允許被滅國。
  而且朝鮮的土著百姓很好玩,他們似乎天然有壹種夜郎自大的感覺,朝鮮人自制的堪輿圖,朝鮮的國土甚至包括了大明的遼東!
  大明的遼東可比後世的東北要大的多,外興安嶺壹路抵至庫頁島現在可全是大明的領土,雖然幾千裏無人區,但歸屬上是大明的。
  朝鮮人拿筆壹畫,都畫給他們了,乍壹看,還以為朝鮮有小半個大明大呢。
  洪武二十壹年,藍玉在消滅納克楚之後,兵鋒西進漠北,壹路追殺北元王室,打過了斡難河,在捕魚兒海,也就是後世的貝加爾湖壹帶,擊敗了北元大汗脫古思帖木兒,斬俘十萬,整個孛兒只斤氏,也就是蒙古的黃金家族超八成王公全部投降,隨後被壓到南京砍了頭。
  當時北元還沒有分裂出韃靼和瓦剌部,整個北元全部西逃,直到藍玉撤軍後才重返漠北,但此戰之後,顯赫壹時的蒙古帝國徹底土崩瓦解。如果不是因為漠北距離大明太遠,大明的疆域甚至可以北抵至現在俄羅斯的勒拿河流域!
  那大明的疆域,可就不是八百五十萬,而最少是壹千五百萬了!
  太祖壹手締造的大明強盛到如此地步,朝鮮的國王李成桂也正因為沒有得到太祖的敕封,在朝鮮,他連王位都不敢坐。但最底層的朝鮮土著,卻還沈浸在當年的高句麗王朝時期,認為他們可以跟大明掰掰腕子。
  這樣的民族,妳想要滅他們的國,他們的老百姓就會跟妳死磕到底,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沒必要非要弄死他們,再說了,五成以上的朝鮮人,追根溯源都有漢人的血統,直到現在,都建文二年了,朝鮮的王公大臣,不也都說漢語嗎?
  安南在朱允炆的心中,那是壹定要廢國置省的,這涉及到他的東南亞海運大業,南亞寮國、暹羅、安南這三個國家是壹定要吃到肚子裏的,至於那個阿三如何處理,約翰牛可是個好榜樣。
  雙喜見朱允炆發楞,提了壹嘴,“要不要奴婢去文華殿,召三位閣老和楊解兩位學士?”
  “不用!”
  朱允炆很是硬氣的壹揮手。
  “朕先平西南再平朝鮮,這屬國如何處理,就不需要他們來教朕了。”
  現在是建文二年八月,不是洪武三十壹年八月!
  朱允炆屁股下的皇位現在穩如泰山,國家大事上,他要開始行使壹個皇帝的專屬權利:乾綱獨斷!
  “戰俘的話,都押回來,交給工部修路通運河去。”
  朱允炆坐在禦案後面,拿起筆唰唰寫了起來。
  “告訴李芳果,這批被俘的朝鮮軍,屬於戰爭罪犯,朕要先拿走當勞工用,等二十年之後,再給他送回去。”
  雙喜臉皮就壹抽,戰爭罪犯?
  什麽時候還有戰爭罪這個罪名了?
  至於朝鮮怎麽辦,朱允炆當然有了打算。
  好容易滅了李芳遠這個刺頭,李芳果也如願以償的繼續做他的草頭王,就這麽完了?想得美!
  中國幾千年下來就是對這些屬國太寬厚了,壹句話來形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太祖在世時,朝鮮以壹句貧弊為由,就搪塞過去,年年的貢品就幾十根高麗參,那玩意妳扔六百年後值錢,放在現在,壹百兩銀子都不值。
  太祖還年年返回去不少東西,作為天朝的恩賞。
  朱允炆不在乎面子,大明也不需要這種面子。
  面子不是拿錢拿物資換的,面子是刀和槍,鐵和血幹出來的!
  這李芳遠是個狠人,壹把火敢把漢城給燒了,這玩意要是打了勝仗,真壹口吃掉了遼東,他朱允炆就算拿整個江南的絲綢去換,他李芳遠還能跪地上感激涕零的再把遼東讓出來?
  想都不要想!
  他朱允炆就要親手草創第壹份不平等條約!
  “此次明軍應朝鮮國王李芳果之邀,征叛逆李芳遠,大獲全勝,此乃宗父國對臣子屬國的庇佑之責。為防止日後再有這般事件發生,經大明建文皇帝親制該約。
  壹、朝鮮應出五百萬兩白銀作為此次大明征叛逆的犒軍銀。
  二、李芳果之王位,乃大明太祖高皇帝敕封,名正言順,大明承認並保護李芳果的國王正統性,為防止日後再有叛逆者興兵謀逆,朝鮮國除各地道、府治安軍之外,不再增設常備軍,大明於鹹興駐軍壹萬,朝鮮每年需支付壹百萬兩駐軍軍費。
  三、大明租借朝鮮之濟州島,租期九十九年。
  四、朝鮮開放平壤、開京、漢城為大明跟朝鮮的通商城市,如此壹來,朝鮮百姓也可以使用到大明國內上好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朝鮮不得征收商稅。
  五、同時,鑒於朝鮮正處在佛學文明和儒學文明的轉變期,大明願意派遣大儒,在朝鮮各道設教諭,幫助朝鮮國普及儒學,自該約後,朝鮮三品以上大員之子嗣,需在六歲時送往南京,由大明皇帝陛下會同禮部官員共同教諭,為期六年。如此,朝鮮將不再會有不通教化者犯上作亂,悖逆君父的亂臣賊子也就會少了許多。”
  朱允炆洋洋灑灑的寫滿了整個奏本,看完後又確定壹遍,這是他第壹次寫這種不平等條約,以前只在歷史書上看過,現在自己親自制造壹份,雖然潦草了許多,但看起來,還真不錯。
  雙喜看得眼都直了。
  “陛下,這需要如此復雜嗎?”
  以往,要麽打勝仗滅國,要麽打敗仗撤退,這咋打了勝仗還簽哪門子條約啊。
  “豈不聞兵法有雲,圍三闕壹?”
  朱允炆呵呵壹笑。
  “咱們不跟朝鮮簽這個約,仗又不能白打,但咱們軍隊壹旦大軍進入,那就是奔著滅國去的,曠日持久又靡費國力,倒不如簽個條約,不至於壓垮他們的心裏底線,有了活命的可能,誰還願意拼命呢?”
  朝鮮人怕不怕大明?
  不打仗當然怕,打起仗來,左右都是個死,誰還怕誰呢?
  朝鮮那個破地,大明占了又如何?
  現在的工業基礎在這裏,朝鮮的資源無法做到大規模開采,就像壹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與其派出幾十萬軍隊殺光他們,不如讓他們的百姓安心種地交稅,反正這錢最後都進了大明的口袋裏。
  開放通商,不讓朝鮮收商稅,大明商人湧入朝鮮貿易,攫取到的財富最後還是要反哺到大明的社會之中,這樣壹來,朝鮮百姓的錢都進了大明國庫,朝鮮百姓跟大明百姓還有什麽區別呢?
  只是壹個名義上獨立的國家罷了。
  駐軍、文化、通商,加上壹個濟州島用來建水師港口,說好聽點是朝鮮李家王朝,骨子裏,就是大明的朝鮮布政使司,李芳果,就是布政使罷了。
  但恰恰因為這個名義的存在,那群朝鮮人就會進行自我催眠,說他們還不是亡國奴,就不會跟大明玩命了。
  等將來,朝鮮像晚晴那般爆發大規模起義後,大明還得幫著李芳果平叛呢。
  只有朝鮮上下全面漢化的那壹天,才是大明摘果子的時候!
  朱允炆親制的這壹份條約奏本很快以八百裏加急的方式送往朝鮮平安的手裏,後者便親自帶兵進入開京王宮,遞到了李芳果的案頭。
  “我大明皇帝陛下親筆禦制,國王就代朝鮮國加印吧。”
  李芳果看著眼前這個壹臉兇神惡煞的大明將領,看著平安身後十幾名健兒手中出鞘壹半的利刃鋼刀,狠狠的吞咽了壹口唾沫,也不敢再仔細觀看,忙哆嗦著手拿起自己的印璽,在朱允炆的玉璽下,摁了上去。
  平安拿過確認了壹遍,這才展演壹笑。
  “不耽誤國王殿下朝政了,本將告退,有了這份合約,我大明必護國王殿下正統之位。”
  建文二年八月,大明與朝鮮簽署友好之約,史稱:庚辰條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