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吃相

牧塵客

歷史軍事

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國大將王賁率領大軍由北方燕地迂回進攻齊國。 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69章 小磨香油

帝國吃相 by 牧塵客

2019-5-18 16:52

  第二天壹早上朝,陳旭便把奏章提交給皇帝,而皇帝聽聞陳旭的陳述之後沒有絲毫的猶豫便點頭同意,因此散朝之後陳旭把陳平、李順和安魚梁找來商討通譯館的具體籌辦事宜。
  眼下禮部有壹個專門的典客署,專門就是朝廷和外族打交道的部門,凡是外來的使者甚至是抓捕來的外族官員王族,都是典客署在管理。
  而李順因為出使月氏順利回來,而且還打聽清楚了月氏內部的消息,從而讓蒙恬設計很快征服了月氏,李順作為重要功臣被皇室提拔為典客署的五品官員,專門管理各國的使者來往。
  而在征服月氏之後,皇帝根據兵部的功勞統計對所有參與征服月氏的將士都進行了獎勵,英布因為提出計策而且親自率領三千馬卒血拼圖南王拖延月氏和羌人的戰鬥,被皇帝賞爵四級,眼下已經武爵累至十四級右更,成為了如今西北大軍之中又壹顆急速崛起的將星,如果繼續征服西域諸部再升上壹級,就可以位列朝堂邁入大將行列,不過至於封侯,那還差很遠,眼下大秦周邊已經不是當初匈胡環伺的局面,大秦四周已經沒有了太多危險,對待滅壹些小的部族,皇帝的封賞就要吝嗇的多。
  而陳旭籌備的這個通譯館就下設在典客署,作為壹個四級衙門,專門負責對外聯絡的翻譯工作,但具體培訓操作的是文學院,算是在文學院下開辦壹個翻譯班,畢業之後合格的都會分配到典客署,身份自然也會成為低階官員,這也是平民通過學習踏足官場成為士族的壹條很好的途徑。
  眼下典客署有壹些精通越語、胡語、羌語和月氏語言的官吏,但對於更加靠西方的烏孫、樓蘭、車師、焉耆、新犁等部族的語言幾乎沒有任何了解,李信和江琥的大軍壹路往西進攻,都只能通過不同的種族之間互相翻譯來獲得信息,這種口耳相傳無數遍的內容估計也不太靠譜,而且其中壹定會錯誤百出。
  對待陳旭的安排,陳平、李順和安魚梁自然要全力配合,回去之後分別在報紙上和文學院征集選拔通譯人才系統學習,而陳旭同樣還讓中書省給蒙恬送去命令,讓他在西域收集壹些各族精通語言文字的人送到鹹陽來交給通譯館和文學院。
  這件事安排完之後,陳旭又略微安閑下來,除開指點府上的管事家仆和農學院的學生負責將芝麻都顆粒歸倉之外,還準備制作壹種後世常見的點心來為中秋節增添壹些氣氛。
  中秋節這個節日起源很早,但形成卻很晚。
  在周禮.禮記中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和‘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記載。
  也就是說仲秋月圓之時,諸侯和君王要祭拜月亮慶賀收獲,同時也會吃壹些糜粥來增添節日氣氛,雖然還沒有中秋節這個稱呼,但中秋節已經慢慢演化成了壹個固定的節日,只不過這種節日還只是官方的習慣,民間並不太熱鬧,最主要原因還是老百姓太窮了,飯都吃不起,晚上對著月亮磕幾個頭表達壹下對月神的感謝之外,基本上沒有啥娛樂活動,而中秋節燈會和吃月餅的習俗,直至到了唐宋時期才開始熱鬧起來,這個過程足足拖了幾百上千年。
  管子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百姓只有豐衣足食之下才會有更多的精神需求和註重文明禮貌,每天餓的前胸貼後背的人是沒有心情來講禮貌和談論道德的,多說壹句沒有營養的話還不如挖壹根能夠填肚子的草根來的實在。
  而華夏的許多節日,實際上都是到了唐宋華夏文明高度繁榮的頂峰時期才慢慢形成,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唐宋時期的確是中國最為富庶繁榮的時候。
  雖然眼下中秋節還沒正式出現,但作為逢節必吃的吃貨文明傳統來說,為自己找壹個可以吃美食的機會還是很有必要的。
  月餅這種東西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二十壹世紀,已經蛻變成為了壹種令人糾結的食物和點心,但在這個窮到吃土的時代,月餅必然還是壹個極為奢侈而且非常美味的食物,即便是在陳旭小的時候,每年等到中秋節,必然還是非常希望能夠吃到幾塊香噴噴的月餅才算真正的過節,至於彩燈謎,那是城裏人才幹的事情,農村人就是搬個板凳坐月亮下和左鄰右舍聊天嘮嗑。
  而要做月餅,必須得有香油。
  而今年剛好有了芝麻。
  這似乎是老天特意安排給他這個專門來大秦傳播吃貨文明的光榮使者的特殊禮物。
  於是在芝麻收獲之後的第壹時間,陳旭便讓人把幾十斤芝麻用水淘洗幹凈之後泡上半日,等芝麻吸足水分之後瀝幹備用。
  芝麻油的制取有兩種方法,壹種是壓榨,就是和壓榨菜籽油壹樣,炒熟之後磨碎,然後套上粟草鐵圈做成油餅,放在液壓機上不斷的壓榨,擠出來的就是最常見的香油,眼下也可以,就和制作茶樹油壹樣,不過這種香油會有沈澱,而實際上後世比較受吹捧的叫做小磨香油,普通農家就能制作,只需要壹副石磨就行,陳旭小時候見老爹老媽做過,過程非常簡單,就是在濾油的時候比較考驗技術,每次都是老爹親自動手,不然放到壇子裏就會有很多水。
  因為侯府家大業大,足有幾百人每天要吃喝拉撒,因此侯府之中眼下就有好幾副石磨,平日磨面磨豆腐,陳旭讓管事將其中壹幅石磨清洗幹凈,然後又讓人把泡水瀝幹之後的芝麻放在大鐵鍋之中慢慢炒熟。
  “哇,好香好香!”
  院子裏壹口大鐵鍋炒著芝麻,壹大群人圍在鐵鍋旁邊看熱鬧,而隨著芝麻慢慢炒熟,壹股動人心魄的濃郁香味逐漸散發出來,彌漫到整個侯府都能聞到,因此圍觀的家仆護衛都忍不住流著口水騷動起來。
  “侯爺,這胡麻能不能吃壹口解解饞!”作為吃貨侯爺府中的家仆,平日對待陳旭雖然都尊敬無比,但和陳旭也都混的很熟,時常開個玩笑討些吃的還是都很隨意。
  陳旭自己也有些忍不住抓了壹把塞進嘴裏,壹邊吃壹邊點頭,於是圍觀的壹群家仆侍衛和侍女仆娘都壹擁而上,每人抓了壹大把塞進嘴裏,眨眼壹大鍋芝麻就少了壹層。
  “好香好香,從來都沒吃過這麽香的食物!”
  壹圈人全都興奮的大呼小叫,陳旭也不吝嗇,幹脆把這第壹鍋全部炒熟之後用陶盆裝好,讓人送了壹些去內院留著給杏兒虞姬和幾個老婆當零食,剩下的全部都分給家仆護衛解饞。
  第二鍋炒好之後才讓人攤開放涼之後送去磨坊,用石磨磨成芝麻醬備用,等幾鍋芝麻全部炒熟磨成芝麻醬之後,這才又把芝麻醬倒入褪去柴火的鐵鍋之中,吩咐燒幾壺開水慢慢淋入芝麻醬之中,同時讓廚工用木棍不停的攪動之後,然後將加水的芝麻醬全部舀出來放入木桶之中靜置放涼。
  因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靜置幾個時辰完全涼透之後,芝麻殘渣和水便會沈澱在下面,而油則會漂浮在水上面,形成兩層分離的層次,這個時候用導管和木瓢將浮在上面的油舀出來繼續靜置兩天,還有壹些殘渣和水分繼續沈澱,最後得到的就是醇香澄凈的小磨芝麻油。
  這個步驟陳旭教了管事和幾個廚工壹遍之後就撒手不管了,畢竟這個過程很簡單,就是在濾油的時候要掌握技巧,不能把水和油攪渾了。
  有了香油,陳旭並沒有迫不及待的開始做月餅,畢竟還有好幾天才是中秋節,而且要制作月餅還要準備各種餡料、模具和專門的烤箱。
  因為餡料的事陳旭好糾結了好久,作為偉大的吃貨國度,而且幅員廣闊地大物博,東南西北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和口味也完全不壹樣,就像豆腐腦壹樣,南方要吃甜的,北方要吃鹹的,蜀中人要吃麻辣的,而且彼此還展開了地域攻擊,因此月餅的口味也壹樣,廣式月餅,潮式月餅、京式月餅、蘇式月餅各有特色,五仁的,蓮蓉的,豆沙的,蛋黃的也不壹而足,全國網友的地域攻擊模式開啟的更加豐富多彩,每吃壹口都要罵幾句才能解饞。
  陳旭在糾結了幾次之後決定把月餅的種類弄的豐富多彩壹些,因此安排府上的管家各種餡料都準備了壹些,作為壹個大秦帝國的吃相,自然要壹次性把所有的口味都弄齊全,讓全國人民都能心服口服。
  至於模具就很簡單的,畫出圖形,安排巧手的木工用棗木打造雕制幾個就行,至於花紋和字體,自然是喜慶吉利壹些就行。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烤箱,最方便的自然是電烤箱,但眼下是搞不定了,而中華吃貨國度傳承幾千年,沒電的時候做出來的月餅照樣很香甜,只不過這個烤箱需要專門定做。
  要想月餅烤的受熱均勻,陳旭專門制作了壹個專門的烤爐,用磚石和黃泥制作了壹個火爐,用爐齒隔開成為上中下三層,上層和下層放炭火,中間放烤箱,烤箱也不難,按照火爐大小設計好尺寸之後把圖紙送去鐵匠鋪讓公輸勝和麻桿打造出來便是。
  而這些準備工作也不是壹天能夠搞定的,因此等待香油弄出來之後,陳旭親自下廚用小磨香油炒了幾道小菜先讓壹家人領略壹下自己操心了大半年的成果,並且吩咐廚工以後制作涼拌菜、豆腐幹和豆腐乳的時候,都需要用香油拌制,而味道清香帶著茶果味道的茶樹果油便退居二線成為了炒菜的主要用油,最主要的是茶樹油眼下無法大量制作,有了可以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芝麻之後,采集茶樹果這種很不穩定的勞動估計很快就會被摒棄,而茶樹油也會升級成為壹種比較奢侈的油料。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